1920年,23歲的奧爾波特會見了弗洛伊德。這次令人難堪的會見,使其拒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以與精神分析完全不同的態度去研究人格。會見時,長時間的沉默和世界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強烈而穩定的注視,使得局促不安的奧爾波特急於打破僵局,脫口說出他在乘有軌電車來弗洛伊德家時,目睹的一件小事——一個四歲的孩子非常怕髒,他向母親訴苦:“不要讓肮髒的人坐在我的旁邊。”他認為這孩子對髒的厭惡來源於盛氣淩人、衣服“漿洗得很好”的極整潔的母親。弗洛伊德在又一次長時間沉默地注視著年輕的奧爾波特之後,問道:“你過去也是這樣的小男孩吧!”奧爾波特為弗洛伊德話中所表明的信念——人們說的和做的都暴露出他們自己的內部衝突和恐懼——而震驚了。此事在他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作為精神分析基礎的無意識產生懷疑。他確信,心理學家在人的外觀、意識、動機層麵上進行工作,比陷進研究那種可能位於這些現象下麵的黑暗深淵——無意識更為明智。他作為美國人格研究的前輩,是美國集中注意健康人格而不是神經症人格的第一批心理學家之一。
奧爾波特對於人性比弗洛伊德更樂觀的見解起源於他的童年及父母的態度。他的父母強調艱苦工作和虔誠行為的重要性,始終保護和愛護他。家庭充滿人道主義精神,並鼓勵年輕的奧爾波特探索人生問題和疑難答案。他所描繪的人生圖景是積極的、充滿希望和討人喜歡的。他認為成熟、健康的人不是被無意識力量所控製和支配的,也不為無意識的衝突所驅使。健康的個體在理性和有意識的水平上活動,指引這些活動的力量是完全能夠意識到的,也是可以控製的。神經症患者被童年的體驗束縛或限製著,成熟健康的人則擺脫了過去的壓抑,他們的視線是向前的,是被當前的以及指向未來的緊張和期望所指引的。這種健全的眼界更多地提供了選擇和活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