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西古代曆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第二節 專論04

字體:16+-

公羊家倡導“春秋大一統”。董仲舒:“《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謂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製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各本作仁,今改)通以己受之於天也。王者受命而王,製此月以應變(應天革命),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謂之王正月。”[269]漢宣帝時有王吉上書:“《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270]何休《解詁》:“統者,始也。揔係之辭。夫王者始受命改製布政施教於天下,自公侯至於庶人,自山川至於草木昆蟲,莫不一一係於正月,故雲政教之始。”[271]開了以統為中心的先河。到了宋代,學者更加強調統的橫向兼縱關係。歐陽修:“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斯正統矣。”[272]司馬光雲:“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273]“夫統者,合於一之謂也。”[274]

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製質文》有“三統循環”論。司馬遷“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複始。周秦之間,可謂文蔽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275]所謂“天統”,即統於天,原本於天,天道是“循環”和“變易”的,那麽,三王循環,承蔽易變,就是合乎天道的,也就是本於天的了。邯鄲淳《魏受命述》雲:“聖嗣承統,爰宣(宜)重光。”[276]“統”既然可承,當然就可以沿時間接續。《宋書·禮誌三》:“尊祀世統,以昭功德。”[277]世代有統(元子,嫡長子也),尊祀不輟,才能代代相承,故《辭源》解“世統”雲:“家族世代相承的係統。”[278]清人魯一同:“夫居得其正之謂正,相承勿絕之謂統。”[279]“相承勿絕”可作“繼”字的訓解,更加說明統有縱向連接斷裂的含義。《國語·齊語》:“以為民紀統”注:“……統,猶經也,……以為治民之經紀。”[280]《說文解字》“經,織從(縱)絲也。”段注:“織之從(縱)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