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西古代曆史、史學與理論比較研究

第二節 專論

字體:16+-

一、《尚書》的曆史認同觀念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相比較,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曆史的發展具有連續性。曆史發展的連續性與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的曆史認同觀念是分不開的。中國古代曆史上的王朝更替,不乏異族推翻漢人政權的事例,可是後起的異族政權,很快就認同與前代政權的聯係,逐漸形成以朝代更迭為主線的曆史認同觀念。古代中國的曆史認同觀念,在《尚書》的《周書》中就已經表現出來。

追憶往事,是古代世界先民共有的傳統。中國古代文獻多有上古先民追述往事的記載。《詩·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記載了商之先祖契誕生的傳說。《詩·大雅·生民》追述了周之先祖後稷的事跡。《尚書·盤庚》載盤庚語:“肆上帝將複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共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1]盤庚把自己遷居新都之舉與複興高祖之德,治理殷國聯係起來。不過,此類對往事的追憶大體還表現為對某些具體史事的認識,尚未形成曆史的觀念[2]。本文所謂曆史觀念,指的是客觀曆史在人的思維中留存的形式,而非限於對某些具體史事的認識。以曆史認同觀念而言,其涵義指的是曆史認同的形式,即對曆史認同內容的內在聯係以及對曆史之“同”本質屬性的認識。所以,曆史認同觀念較為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曆史認識的自覺性。

現今流傳的28篇漢代今文《尚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重視曆史的變化,尤其是政治權力之更替。漢代史家司馬遷謂:“《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3],甚為得當。《堯典》等篇記載了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傳位製度。《夏書》、《商書》和《周書》諸篇所述之事,大多與統治權力的變更有關係。《商書》載有商湯滅夏前的誓言:“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4],所以商湯奉天命而滅之。據《尚書》記載,周人攻占離殷都不遠的黎國後,祖伊深感有亡國的危機,力諫紂王。可是,殷紂王卻稱:“我生不有命在天”,認為其王位來源於天授,是不會喪失的。祖伊的看法則不同,他說“惟王**戲用自絕,故天棄我”[5]。祖伊的話得到了應驗,殷被周邦滅亡了。從《虞書》、《夏書》和《商書》的內容來看,人們對曆史變化的認識,對政治權力更替的認識,大體還僅限於前後兩個政權之間。在《周書》中,這種認識已有了宏觀思考的意思,其中貫穿的就是曆史認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