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簡明教程

第三節 何其芳 豐子愷 李廣田

字體:16+-

何其芳(1912—1977)的散文創作,主要結集為《畫夢錄》《還鄉雜記》《星火集》和《星火集續編》等,其中《畫夢錄》是其創作的第一本散文集,出版於1936年,影響最大,代表其散文創作的最高成就,因其“獨立的藝術製作”和“超達深淵的情趣”而獲得《大公報》文藝獎。

《畫夢錄》在題材內容上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表達青春期對愛情的期待和失望。

青春期的何其芳對愛情充滿渴望和向往,他期待並尋找“第一顆亮著純潔的愛情的朝露”(《黃昏》);他在秋海棠婆娑的枝葉間尋找神秘而甜美的愛情故事,深情懷念美麗的少女鈴鈴(《墓》);他為愛情唱讚歌:“假若沒有美麗的少女,世界上是多麽寂寞嗬”(《扇上的煙雲》);然而,在現實中,美好的愛情總是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何其芳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愛情的不幸、失望和幻滅。“愛情,這響著溫柔的,幸福的聲音的,在現實裏並非完全美好。對於一個小小的幻想家,它更幾乎是一陣猛烈的搖撼,一陣打擊。我象一隻受傷的獸,哭泣著而且帶著憤怒,因為我想不出它有什麽意義”;“夢自然是要破滅的,正如人自然要死一樣”(《致吳天埠信六封》)。

二、真實表現抒情主人公的內在心靈世界,抒寫孤獨、苦悶、憂鬱、焦慮和頹廢的人生體驗。在作者的筆下,“早秋的蟋蟀”是孤獨的,馬蹄聲也是“孤獨又憂鬱的自遠而近”,《墓》中的鈴鈴是在“寂寞的快樂裏長大的”,而“雪麟的影子”也是“孤獨的”,《秋海棠》中思婦是孤獨的,《哀歌》中姑姑們是孤獨的,《黃昏》中流浪者是孤獨的……孤獨體驗無處不在,充滿了整個《畫夢錄》的藝術世界。在《獨語》中,作者細膩描寫了這種孤獨感:“設想獨步在荒涼的夜街上,一種枯寂的聲響固執的追隨著你,如黃昏的燈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該對它珍愛,抑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腳步的獨語”,“每一個靈魂是一個世界,沒有窗戶。而可愛的靈魂都是倔強的獨語者”。《畫夢錄》中,“秋”、“夜”、“夢”、“暮”、“墓””等意象大量出現。《墓》連用“秋”、“夢”、“暮”等詞匯,形成了一種淒婉迷惘的苦夢情調。作品以秋伊始,亦以秋終結,“晚秋的薄暮,田畝裏的稻禾早已割下,枯黃的割莖在青天下說著荒涼。草蟲的鳴聲,野蜂的翅聲都已無聞,原野被寂寥籠罩著,夕陽如一枝殘忍的筆在溪邊描出雪麟的影子,孤獨的,瘦長的”。情感的氛圍已從篇首的“清冷”變為“荒涼”、“寂寥”乃至“殘忍”。《畫夢錄》表現出對傳統“悲秋”母題的新的穎悟。在中國傳統詩詞中,秋代表著自然界由生機勃勃向凋敝蕭條的衍化,由熱烈溫暖向寂寥寒冷的驟變,故“秋”常與死亡、孤獨、悲哀、憂鬱、迷茫等情緒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