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伊始,左翼文人通過“文協”等組織的成立,很快在國統區掌握了話語權,使得國民黨官方的禦用文人根本就沒有市場。於是民間一些與“文協”不同調甚至與國民黨政府相近的聲音,都被左翼文人所排斥,其中惹人注目的就是“戰國策派”。
1940年林同濟、陳銓、雷海宗、賀麟、沈從文等人在昆明創辦《戰國策》半月刊,次年又在重慶《大公報》上開辟《戰國》副刊,認為當時的世界是擴大了的戰國而被稱為“戰國策派”。說戰國策派是法西斯主義就好像說信奉進化論的陳獨秀、胡適與魯迅等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戰國策派諸位哲人優於不問世事的專業知識分子的,恰好就是他們對被**的祖國命運的憂慮,他們想在世界大戰的語境中重建使中華民族戰勝強敵而存活下去的文化價值。他們對中國傳統的陰柔性格與散漫得隻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文化批判,試圖以強悍的生命力再造民族性格的努力,與新文化運動也是一脈相承的。然而同樣一個學說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就會產生不同的解讀。在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語境中,魯迅等人以尼采學說強化個性解放後主體的自由意誌;但是,在中國遭受侵略的語境中,戰國策派則從國家至上與民族至上的角度接受尼采的強力意誌,將力的哲學直接與民族的強大掛鉤。正是從這個角度,戰國策派背離了新文化運動,並對新文化運動進行了反思,試圖在列國爭雄的時代進行文化重建。事實上,左翼文人雖然批判戰國策派,但是延安要求集體主義地攥成一個拳頭的文化趨勢比全國任何地方都嚴厲。戰國策派主要是西南聯大與雲南大學的一些哲學家與曆史學家,作家隻有陳銓與沈從文,這裏就討論一下戰國策派的主將之一陳銓。
陳銓(1903—1969),號選卿,四川富順人。在清華讀書期間受到吳宓賞識。1927年創作長篇小說《革命的前一幕》(1934年出版,再版時改名《無名英雄》)。1928年出版長篇小說《天問》,赴美留學。1929年出版長篇小說《衝突》(即《戀愛之衝突》)。次年赴德國留學。1935年出版長篇小說《彷徨中的冷靜》和《死灰》(三版時改名《再見,冷荇!》)。1942年出版話劇《野玫瑰》與長篇小說《狂飆》。1943年出版話劇《金指環》《無情女》,1944年出版詩集《哀夢影》。1946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歸鴻》。陳銓的長篇小說與吳宓、錢鍾書等人的清華傳統是一致的,就是注重人性的探索。然而,與錢鍾書那種優雅的文人情調不同,他的小說一開始就具有粗糲的風格。學徒愛上老板的女兒,在《少年漂泊者》與《林家鋪子》等小說中都出現過,但陳銓的藝術處理卻很獨特。《天問》中的主人公林雲章野心勃勃,他當學徒時狂熱地愛上老板的女兒張慧林,他通過從軍掌握權力,殺死情敵抱得美人歸,卻感到美人是與別人結過婚的平常女人。最後他到生命將盡的張慧林麵前坦白了一切,並含笑自刎而死。從這篇小說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英雄觀對小說的影響,主人公的強力意誌與野心勃勃向上爬似乎有尼采與《紅與黑》中於連的影子,得到後感到厭膩又是叔本華哲學的結果。與《天問》表現意誌及人性的回歸相比,《革命的前一幕》更偏於通過戀愛表現一種哲思。在上海讀大學的陳淩華到同學徐寶林的西子湖畔的家中度假,愛上了比西湖還美麗的同學妹妹徐夢頻,陳淩華與徐寶林赴美留學後,北大學貫中西的獨身主義教授許衡山卻愛上了來京求學的徐夢頻,但她仍情係遠在異國的淩華。在淩華返國時,痛苦於失戀的許衡山就到南方參加革命去了。《彷徨中的冷靜》也是一部多角戀情小說,而《狂飆》則是一部典型的抗戰加戀愛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