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節將討論湖畔詩社、淺草-沉鍾社、語絲社、狂飆社、莽原社、未名社等文學社團的創作。當然這些社團之間並沒有多少聯係,魯迅曾為湖畔詩社的汪靜之打抱不平,後麵幾個社團與魯迅聯係比較密切,這大概是將此羅列在一起的唯一理由。
一、湖畔詩社的詩歌
1922年4月4日,在春天的西子湖畔,汪靜之、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在西泠印社四照閣成立了“湖畔詩社”,並以詩社的名義出版了四人的詩歌合集《湖畔》。與《湖畔》同年出版的還有汪靜之的詩集《蕙的風》。翌年馮雪峰、應修人、潘漠華又出版詩歌合集《春的歌集》。愛情與革命真是血肉相連,汪靜之除外其餘三位後來都成為革命家,其中應修人與潘漠華還是烈士。
應修人(1900—1933),字修士,浙江慈溪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左聯”,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等職,1933年在丁玲家因拒捕而墜樓身亡。他有名的愛情詩是《妹妹你是水》,三個詩節的對稱造成一種很好的藝術效果,且看最後一個詩節:
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裏的水。
借荷葉做船兒,
借荷梗做篙兒,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處來!
潘漠華(1902—1934),原名潘訓,浙江宣平人。他1924年考入北京大學,1926年參加北伐軍,翌年加入中共,“四一二”屠殺後領導過宣平起義,後來擔任過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部長,被捕後絕食而死。他寫詩也寫小說,五四時期的短篇小說後來收入《雨點集》。如果說《心野雜記》還是對親吻女孩後不能忘懷的浪漫回想,那麽《晚上》《鄉心》則具有鄉土小說的某些特征。他寫了很多愛情詩,不過並非愛情詩的《離家》卻是佳作,盡管缺乏詩的節奏與韻律。
馮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筆名畫室等,浙江義烏人。1925年成為北京大學旁聽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也許是浙東人的直率打動了魯迅,1929年他很快成為魯迅的摯友與學生。“左聯”能夠包容不久前筆戰甚烈的魯迅與創造社、太陽社成員,馮雪峰的調解起了很大作用。他擔任過“左聯”的黨團書記,是“左聯”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那也是魯迅與“左聯”關係的蜜月期。1933年他赴瑞金,又與被剝奪軍權的毛澤東有過一段短暫的親密交情。他參加了紅軍長征,在後期“左聯”領導人與魯迅的矛盾衝突中,馮雪峰作為中共特派員到了上海就站到魯迅一邊,但是,周揚等後期“左聯”領導人在奔赴延安後卻取得了毛澤東的信任,由此造成了左翼文人內部長期的矛盾與鬥爭。1949年後馮雪峰擔任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報》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多個職務,卻是運交華蓋,從反胡風、反右派到“文革”,他是曆經磨難。且看他湖畔時期的愛情詩《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