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化史(插圖版)

第三章 宗教篇

字體:16+-

第一節 仙道世界:崇拜、巫術與神話

一、自然崇拜

中國雖然不是一個宗教感很濃烈的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沒有宗教和宗教思想。據考古發現,中國人的宗教意識起源甚早。20世紀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遺址發現三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幹骨,在這些人骨周圍撒有很多赤鐵礦粉末。專家們推測,山頂洞人如此使用赤鐵礦粉是因為他們將這些紅色粉末當作血液的象征,認為用它可以補充死者業已枯竭的血液,使其在另外的世界裏複活。可見當時的人們還相信死後有另一個世界,這就牽涉到對彼岸世界的追尋。

中國古代宗教最早源於鬼神觀念,且因為缺少“一元神”的統率,所以顯示出“泛神論”的色彩。《禮記·樂記》說:“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知之精氣謂之鬼。”《呂氏春秋·順民》說:“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因此,我國古代較早時期的宗教活動即以各種崇拜意識、神仙方術,以及讖緯、卜筮、望氣、風角、占星諸術最為流行。

中國最古老的宗教思想是前宗教時期的原始崇拜。所謂原始崇拜,是指原始時代的先民對於神秘力量恐懼、敬畏、依賴的心理情感及其宗教崇拜儀式。原始先民認為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由神秘力量所控製,自己的命運也完全取決於這些神秘力量的意誌。所以除了驅除邪魔以外,自己的生存就依賴於各種神靈的庇護與賜福。中國古代先民的原始崇拜對象極為廣泛,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看,原始崇拜又可以劃分為兩大類。

一是自然崇拜係統,包括諸如天地諸神、七曜之神、風雨雷電、山嶽江湖諸神、動物植物諸神等靈物與庶物的崇拜。

這種萬物有靈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初始階段,具有最典型的泛神論意識。中國古人最初把自己作為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整體融合在自然之中,沒有與自然對立的觀念。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將自然現象的變化,尤其是那些直接影響人類生存的變化,看成了人性的、有意誌的實體,從而激起人們對它們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