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

四、七言絕句

字體:16+-

出塞①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②,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③,不教胡馬度陰山④。

【注釋】

①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經常用的題目。

②秦時明月漢時關:指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③但使:隻要。龍城飛將:“龍城”指地名,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漢之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指一人,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④不教:不叫,不讓。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胡,古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度:越過。陰山:山名,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境內,漢時匈奴常常從這裏南下侵擾中原地區。

【評析】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後來被貶嶺南,又貶江寧丞、龍標尉。他在當時享有盛名,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尤長於七絕,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首《出塞》是王昌齡的代表作之一,表現了作者對守邊戰士的深切同情,並且暗含了對當朝將領的諷刺。詩的前兩句景物描寫,貫通古今,將曆史與現實綰結到一起。“秦時明月漢時關”互文見義。“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詩中“秦”與“漢”互補見義,即明月仍是秦漢時的明月,山關仍是秦漢時的山關。月色、關塞依舊,然而“萬裏長征人未還”,盡管時光流逝,朝代變遷,人們卻一直處於邊防戰爭所帶來的無限災難與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