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文學理論體係的呼喚,已經有好幾年了。這種呼喚是有其合理性的。因為這是時代的呼喚,曆史的呼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時代的嬗變,使文學這塊園地裏,出現了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現象,產生了許多令人困擾的新矛盾,提出了許多令人惶惑的新問題。當人們把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的文學理論範式運用於當前的錯綜複雜的文學實踐,企圖去解釋它時,就立刻發現新的實踐往往已不接納舊的範式,或者說舊的範式已往往無法介入新的實踐。
按庫恩的見解,科學發展是一種動態結構。科學的曆史發展要經過四個時期。(1)原始科學時期。各種學派相互批駁、辯論是這一時期的特征。(2)常規科學時期。經過長期批駁、辯論,意見趨於統一,建立起“範式”。“範式”的確立,意味著科學的發展進入相對穩定時期。人們的研究不是改變“範式”,而是在已有的“範式”內作累積性的填充、闡釋。(3)“革命”科學時期。“反常”現象層出不窮,舊範式在解釋這些現象時,屢遭失敗。人們對舊範式產生不信任感,要求建立新的範式。(4)新的常規科學時期。部分或全部拋棄舊的範式,建立起適應新的情況的新範式。在新範式建立之後,科學發展進入更高層次穩定發展的常規時期。那麽作為一種科學的我國文藝理論,目前正經曆著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呢?庫恩說:“麵對著異例或危機,科學家對於現存的範式就采取了不同態度,他們的研究的性質也就隨之改變了。互相競爭的闡釋增加,願意試試任何東西,表達出明顯的不滿,求助於哲學對基本原理的辯論,所有這些就是由常規研究過渡到非常規研究的征象。”聯係到五六十年代建立起的文學理論體係在大量的新的文學現象麵前無能為力的情況,在說明問題時混亂的情況,不難看出,作為一門科學的文學理論正經曆著揚棄舊範式並要求建立新範式的革命科學時期。建立新的文學理論體係的呼喚是科學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