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元代文獻探研

第一節 文集作者的鑒別

字體:16+-

《全元文》收錄元人文集,第一步工作是鑒別應當收錄的元代文集作者。通過清理考察,《全元文》最終收錄了182位作者的文集,詳細情況見本書附錄十一《〈全元文〉收錄元人文集表》。在對這些文集作者的鑒擇中,《全元文》注意到以下五個方麵:

一、跨朝代文集作者

金元交替之際,《全元文》增入李俊民、元好問兩位文集作者。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山西忻州)人。金興定五年(1221)進士,曆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內鄉令等,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元好問在金朝生活了四十四年,金亡不仕,故元修《金史》將其收載於《藝文傳》下,《四庫全書總目》亦著錄為金人。但元好問入元亦存世二十三年,且以著作自任,構野史亭著述其上,記錄金代君臣言行凡百餘萬言,為元修《金史》所本。他還纂輯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校試諸生於東平,講學於真定封龍書院,又曾謁見忽必烈,請為“儒學大宗師”,被時人目為文壇盟主。所為詩文,亦多作於入元之後。因此,《全元文》收錄這位被《四庫全書》列為金人的作家,據《四部叢刊》影印明弘治十一年(1498)李翰刊本《遺山先生文集》40卷,收元好問文章236篇,又輯錄集外文27篇,從而保全了蒙古國時期北方文壇的完整風貌。[5]

南宋遺民,謝翱頗著名。翱字皋羽,號宋累、晞發子,福州長溪(福建霞浦)人,後徙居浦城。試進士不第。南宋末,招募鄉兵投文天祥,任谘議參軍。宋亡後流亡兩浙。元僧人楊璉真珈發掘宋陵,翱與友人唐鈺等密收諸陵遺骨,葬於蘭亭附近,種冬青樹為記,並作《冬青引別玉潛》詩紀其事。又登嚴子陵釣台,祭奠文天祥,作《登西台慟哭記》。遺作有詩6卷、文5卷,世無傳本,莫知其詳。今存謝翱《晞發集》,已非其舊。《四庫全書總目》著錄謝翱為宋人,然其《晞發集》中詩文,皆宋亡後所作,故《全元文》據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程煦刊本《晞發集》6卷,收錄謝翱文章13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