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為人謙和慎重,與物無競,學識淵博,與士人交遊唱和,上下古今,出入經史百家,以詩文名重當時。作為黃溍高弟,陳基束發即“克誌為古文詩章”,仕途的坎坷,更使他立誌以“文章著不朽”,故所至皆有文譽,亦以文章受知張士誠政權,並於明初預修《元史》。同門友戴良稱陳基“白發江湖一病身,平生精力瘁斯文”,譽之為“師門偉器”、“藩國奇才”。[1]元人葉蘭亦作詩讚曰:“陳基善屬文,黼藻勒金石。子氏經百家,問難無不識。”[2]至正二十四年,戴良在陳基詩文集序中指出,元“自天曆以來,擅名於海內,惟蜀郡虞公(集)、豫章揭公(傒斯)、及金華柳公(貫)、黃公(溍)而已”。“學者鹹宗尚之,並稱之曰虞、揭、柳、黃,而本朝之盛極矣。繼是而起以文名家者”,有莆田陳旅、新安程文、臨川危素,其後則“得先生(陳基)以紹其聲光”。“先生黃公之高第弟子,嚐負其所有,涉濤江,遊吳中。久之,又自吳逾淮,泝黃河而北逹於燕、趙,留輦轂之下久之。於時雖未有所遇,然自京師及四方之士,不問識與不識,見其文者,莫不稱美之不置。則其得之黃公者,深矣!”除黃溍學傳外,陳基還曾拜揭傒斯之門而得其指授,且與陳旅、程文、危素等廣泛交遊,故其詩文,雍容紆餘,馳騁操縱,而又音節曲折,清雅高邁。[3]陳基弟子尤義亦讚譽其師:“為詞必務上法三代,下軼漢唐”,故“東南聲文為之丕變。遠近學者爭師之,戶外之屨恒滿”。因而,陳基詩文集,在元代文學史和古文獻傳承上都有其地位與影響。
陳基詩文集也有很高的史學價值。通過詩文集,既可以了解陳基的生平、為學與思想,也能夠知曉他對元朝、張士誠、朱元璋政權的不同態度。它不僅反映陳基個人的心路曆程,尤可探索元明之際處於多個政權之間的東南士人的艱難處境和人生抉擇。同時,由於陳基與張士誠政權的密切關係和學士院學士的身份,“凡飛書、走檄、碑銘、傳記多出於其手”,詩文集也保存了許多張氏政權的文書資料和相關記載,有助於了解當時的曆史情境。《明史·陳基傳》即雲:“初,士誠與太祖相持,基在其幕府,書檄多指斥,及吳亡,吳臣多見誅,基獨免。世所傳《夷白集》,其指斥之文猶備列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