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今天課上討論到了死亡儀式的意義之一是集中親朋好友一同悼念往生者,共同承受死亡帶來的哀痛,同時集會也是維持生者聯係的一個途徑。關於這一點我還有一些想補充的。我認為這種集會吊唁還有一種對血緣關係的梳理作用。我前幾個月剛好經曆了爺爺的葬禮,在爺爺的葬禮上,我注意到很多儀式都清晰地表明了血緣親疏的重要性。比如說在給往生者燒紙時,先生在一旁念咒,子女需從男到女、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燒紙,即先由大兒子到小兒子,再從大女兒到小女兒。大兒子被稱為“大孝子”,在整個儀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殯禮活動都必須先從他開始。因此,一旦“大孝子”某些行為做得不到位(如因不明殯禮安排而晚到),其他人就可能在心中暗暗責備,而對其他子女則無此要求。子女燒完紙後,入贅的女婿和兒媳婦們才開始依次燒紙,還是按從男到女、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
此外,在死者旁係親友來訪上香、燒紙或磕頭時,須由死者直係長孫來磕頭回禮,若是其他人代替,則為失禮。此人在整個殯葬儀式中也很重要,出殯時須由他手執死者生前照片走在棺材前開路,安葬死者後須由他跟隨先生在墳塚的不同方位燒紙、點燃蠟燭、擺放祭物。我認為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在社會舊禮看來,這個孩子代表著整個家族最“正統而年輕”的血液,傳宗接代、延續家族的使命正落在他的身上。雖然這種儀式中存在著男尊女卑的陋習,但在喪葬儀式中體現出來的次序差異,正說明了血緣親疏對一個家族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喪葬習俗中,棺材下葬前會有先生念一段咒,內容大致是“生魂出,死魂入”等送魂歌。下葬前,還會在葬坑底部先以朱砂、薑黃和水銀畫一條騰雲駕霧的飛龍。(我們的城市也禁止了送靈等活動,但是如能避開檢查,家屬會盡量讓老人入土為安。爺爺的碑在生前就已選好,修訖待用,這樣的碑叫作“生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