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課,我留了一個“死亡離我有多遠”的作業,也有著一石二鳥的目的:一方麵,通過思考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心理上能夠進入到生死學的學習中來;另一方麵,我也希望通過學生寫的故事,了解他們與死亡的關係,比如在他成長中是否經曆過死亡的衝擊和重要他人的喪失。
有些學生很快就交來作業,有些學生卻要拖到老師發出了催繳令——這樣的學生,往往就是受到過死亡衝擊,喪失過重要他人,或者正有親人麵臨病痛和死亡,甚至有人有過自殺的經曆。在不能夠事先挑選學生的情況下,我設計了一個自助工具,來幫助在課堂上被擾動的學生。這個自助工具是根據敘事治療的理念設計的對話,我把它叫作“我和我自己在一起”。
我和我自己在一起
(在“影像中的生死學”課程中,也許你的內心會受到一些擾動,某些人生故事會浮現出來。你可以嚐試用下麵這個表格來幫助自己,看看可以從中發現什麽。古希臘哲學家艾比泰德說,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今天,當你可以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事情時,也許你就會變得有所不同。)
一、在今天的課程中,在____部分(課程內容),我的內心被擾動了,我感覺到____(寫下你的情緒,比如憂傷、憤怒、委屈、擔心,等等,可能不是一種)。
二、在這些情緒中,最強烈的是____。我覺得它仿佛在說(想象這種情緒與你說話)____。
三、我能感覺到生命中的這段故事帶給我一些影響,其中負麵的影響是:____;正麵的影響是:____。
四、在這段生命故事中,我可以欣賞的自己是____;我可以感激的自己是____。
五、關於這個故事,我現在新的認識和想法是____。
在第一輪的課程上到中間時,確實出現了學生受到很大擾動的情況,有學生甚至不敢再來上課。但可惜的是,這個學生當時並未告訴我發生了什麽,直到第二年,他發現這門課的成績(因為沒有完成後麵的學習和作業,我隻能給予“不及格”)影響了績點,希望我能夠通融時,才告訴了我當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