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魔幻化手段的特點,有必要先了解“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是拉丁美洲特有的一種文學流派。這個流派的作家,以寫小說見長。他們取材於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暴露現實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抨擊軍事獨裁統治者、教會、大資本家與大莊園主。但是它與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隻是精神上一致,而在創作方法上,則運用現代派的常用手段,故意寫得晦澀難解,同時又往往描寫神魔、鬼怪、巫術、幻景,等等奇異景象。這種把現實與幻想融為一體的創作方法,即為“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1925年——德國文藝批評家弗朗茨·羅研究歐洲後期表現派繪畫,寫了一本書《魔幻現實主義、後期表現派與當前歐洲繪畫的若幹問題》。經西班牙《西方》雜誌翻譯後,“魔幻現實主義”一詞開始在文藝界流行。當時的人們便借用它來稱呼20世紀20年代後期拉美出現的文學新流派。50年代,墨西哥作家魯爾弗極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小說《佩得羅·帕拉莫》出現,後起之秀更是風起雲湧,使地方性的拉丁美洲小說成為世界文壇的壯舉,形成了一次“大地震”,被稱之為“爆炸文學”。20世紀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的這種文學,魔幻成分或濃或淡,但其現實主義的成分卻有增無減。它們對社會現實有強烈的批判、反抗乃至反叛性,但與歐美現代派文學不同的是:盡管它們看似荒誕、奇幻,卻可以從中看到拉美社會生活的整體現實與本質,而且其間很少純個人的病態呻吟,很少絕對“自我”的任意放縱與發泄。
“魔幻現實主義”擁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作家,除前麵所說的魯爾弗外,像拉美作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危地馬拉的阿斯圖裏亞斯、阿根廷的博爾赫斯及柯塔薩爾、智利的多索諾、秘魯的略薩以及更著名的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等等,他們的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並有不少篇章被搬上了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