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說的心理現實主義影片,是指以全方位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要藝術目標的作品。那些雖有鮮明的心理刻畫,但畢竟是以外部人事表現為主的影片,如英國著名影片《相見恨晚》等,則不在此列。
心理現實主義影片,大體可分為兩類,即“意識銀幕化影片”與“意識流影片”。
在一些論者的著述中,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也並不為錯。而在這裏,為了分類介紹的確切性,則有必要“人為”地對兩者進行概念上的規範——
“意識銀幕化”影片是指在大的敘事框架中有或潛或顯的理性把握、或明或暗的邏輯秩序,隻是將人物的內心意識狀態作不時的多片斷的銀幕化體現而已。
“意識流影片”則無論整體敘事框架還是局部的意識展現,大都處於一種“非理性”的無序狀態,以更接近於“意識流”的特色,完成既定的內容展示。
下麵,分別加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