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二節 寫實主義作品的實證分析

字體:16+-

寫實主義的影片,眾所周知的如20世紀40年代後期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品《偷自行車的人》、《羅馬十一時》、《溫別爾托·D》、《大地在波動》、《橄欖樹下無和平》等,均可例證。

而寫實主義風格的影片遠不止於此。

為使讀者對寫實主義的作品有更普遍認知,下麵先介紹一部香港影片、拍攝於1984年的《似水流年》——

春雨濛濛,一輛長途班車在嶺南一條紅黃色公路上,顛簸開來。車內坐著一位中年香港婦女,她眼神茫然,滿臉憂傷。她叫姍姍,在海外漂泊多年,在事業、婚姻上都不順利,與妹妹也正鬧著遺產糾紛。這次是因奶奶去世回大陸奔喪的。

田野上的泥濘小路。姍姍坐在自行車後座上。推車的男子叫孝鬆,是姍姍青梅竹馬的好友。孝鬆與姍姍一邊說話一邊往村裏走。道路越來越泥濘,姍姍索性跳下車。他們並肩而行,目光偶爾相遇,都有點不好意思。孝鬆告訴姍姍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小孩,妻子阿珍是小學校長,今天去縣上領獎,所以沒來接她。姍姍意識到孝鬆對目前生活有一種滿足感……

姍姍在忠叔的陪同下走進年久失修的祖屋。她看見掛在牆上的鏡框。奶奶遺照放在中央,旁邊是一連串爸爸的生活照。她的目光不敢久留。在屋角她發現一隻小藤箱。打開積滿灰塵的箱蓋,裏麵盡是她還是小孩時用過的東西,還有一隻與孝鬆等童年朋友玩過的紙蝴蝶的竹架。姍姍感慨良深,她坐在古舊的梳妝台前,提筆給妹妹寫信:“我現在回到了我們一起長大的地方……走出去、走回來,已經20年,但我一回頭,就好像仍看見你睡在我的背上。現在隻剩下我們兩個人,親姐妹有什麽話不好說,非要鬧官司呢……”

姍姍見到了領獎回來的阿珍。她們沉浸在童年的友情之中。一個晚上,姍姍與阿珍談心。她們摟抱著,似乎又回到了20年前。阿珍突然問:“姍,請問你愛人的尊姓大名?”姍姍大笑:“我愛人沒有,老公也沒有!”她又用誇張的動作摟一下阿珍:“能這樣的男朋友卻不止一個。”阿珍大驚:“都這個年紀了,你不要家庭,不要孩子啦?”姍姍一下沉默了,滿眼淚水,之後,委屈地抽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