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二章 “再現”——寫實主義

字體:16+-

第一節 寫實主義的理論

在這裏所說的寫實主義是一種相對現實主義而言的、較為寬泛的概念。凡有意識追求真實自然、普通平俗地反映生活,而避免明顯人為編織與藝術加工的典型化痕跡的創作風格,均屬此類。

盡管與現實主義都以真實“再現”為根基,但在理論上與實踐中,寫實主義卻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掃描一下百年電影史,就會發現:幾乎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誕生的同時,就伴有著另外一種根幹相同而枝葉有異的創作美學傳統。而且直到今天,仍如一個河床內的兩道水脈,不時碰撞交融、進而共同推動藝術潮流的奔湧。

百年電影史上,與傳統現實主義有不同藝術主張、但又都遵循“真實自然地反映普通人生活”的藝術流派,諸如以“通俗化”思想為指導的英國的“勃列頓學派”、法國的“芳森學派”,諸如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諸如巴讚所總結的“總體現實主義”理論,諸如德國“新電影運動”中的紀實化傾向,諸如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蘇聯等國家的反映普通小人物日常生活情景的“生活流”趨向以及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類似的審美趨向,等等,都可歸入這裏所說的寬泛的“寫實主義”範疇。

下麵,通過對上述學派或審美趨向的簡略回顧,來領會“寫實主義”的風格、特征——

萌發於20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的以英國“勃列頓學派”與法國“芳森學派”為代表的“通俗化”傾向,針對當時美國好萊塢電影人為編排明顯、刻意“典型化”的創作風氣,提出了自己的美學主張——

第一,首先肯定電影要反映現實生活,而且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命運,反對拍虛假造作和豪華場景、離奇人事的影片。

第二,非常重視自然景觀,強調外景的真實意蘊,雖不絕對反對利用人造的內景(攝影棚),但要求外景與內景一定要協調,力避虛假,追求帶給觀眾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