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視劇本創作教程(第4版)

第三節 “典型化”原則的科學把握

字體:16+-

典型化既然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必須遵循的原則,對“典型化”的正確理解與運用就極為重要了。在此,有必要談及曾經出現過的三種偏頗——

其一,如何科學地認識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這個問題,曾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困擾著理論界與創作界。

溯根尋源,有必要回顧一下恩格斯“現實主義除細節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句經典名言的具體所指。恩格斯是在評論哈克奈斯創作的小說《城市姑娘》時,講這句話的。

《城市姑娘》講述的是19世紀末倫敦東頭城市貧民姑娘與居住在西頭的資產階級青年戀愛、終於失敗的悲劇故事。其中,批判了資產階級的虛偽、肮髒與唯利是圖的醜惡靈魂,也表現了倫敦東頭的城市貧民世俗、迷茫、缺乏清醒的社會意識與積極改善自身命運精神的現實狀態。

對此,恩格斯批評道:“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圍繞著這些人物並促使他們行動的環境,也許就不那麽典型了。在《城市姑娘》裏,工人階級是以消極群眾的形象出現的,他們不能自助,甚至沒有表現出任何企圖自助的努力。”[10]恩格斯的意思很清楚:故事中的人物本身,具有真實性。但由於在英國工人運動已經高漲的1887年,對倫敦民眾的描述,就不能以《城市姑娘》中的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為主人公了——因為他們沒能體現代表曆史進步趨勢的工人階級的整體形象,因而不能給人以革命的鼓舞與振奮。

如何理解恩格斯的這句名言?

學術界,尤其是蘇聯與中國的學術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致認為:革命的現實主義文學,隻該直接表現社會曆史的主脈,並以推動曆史的革命者或工農大眾為主人公,否則,便違背了“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經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