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方法論引言
關於影視劇的創作方法,有各種各樣的歸納、梳理、分析。
比如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公認的兩分法,將創作方法分為兩類即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再如多分法,將除上述兩種外的諸如古典主義、現代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新現實主義,等等,也並列其中;還如更多的薈萃,除上述外,又添上意象主義、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結構主義、形式主義、表現主義、荒誕派、意識流,等等,使創作方法更加“豐富多彩”;有論者仍覺不足,又加上諸如感傷主義、頹廢主義、達達主義、先鋒主義、存在主義、直覺主義,以及“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等等。
上述種種劃分,當然各有一定的理由或根據,但也有明顯的不足。
首先,它過於紛繁雜亂,使人目不暇接、無從把握,更何談運用?
其次,它本身也不盡合理。或者界限模糊、相互穿插,比如現代主義與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或者意蘊有異、根本不是一個範疇,比如存在主義、直覺主義屬於哲學範疇,而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屬於藝術範疇,“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屬於社會學範疇,它們本不宜並列;至於結構主義、象征主義、荒誕派,等等,又屬於更具體的“技術”範疇了,將所有這些統統歸攏一起,嚴格說來是不科學的,總有“學術造作”之嫌,或有“門外文談”之病。
統觀世界及中國的文藝發展史,就創作方法而言,大而化之,其實也就兩大流派,或曰品類即“再現”與“表現”而已。
盡管每個流派中尚有這樣那樣的細微差異,但是,“再現”的總體是以呈示社會人生的客觀性真實狀態為主,“表現”的總體則以傳達人們對社會人生主觀的感知意象為主。一個是重客觀反映,一個重主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