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4日至24日於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四分儀”會議上,英方把重點放在說服美方接受地中海戰略上,不打算討論太平洋戰略,但是美方強調歐洲戰場與太平洋戰場之間是緊密相連的,英方不得不就此議題展開討論。結果,英方同意了馬歇爾提出的在對德戰爭結束後12個月內打敗日本的主張,“顯然由於目前的太平洋軍事行動不能大量地動用指定用在歐洲建設上的軍隊,所以英國接受了他的計劃綱要”[32]。另外,英方讚同美方在中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兩路並進的作戰思路,由於在太平洋完全依靠美國的軍事力量,實際上英方認可了美方在這些地區具有自由處置權。但在東南亞戰場,英方依然缺乏熱情。
最後達成的協議是:
長期戰略:
一旦歐洲戰場形勢允許,即開始將兵力轉往太平洋和遠東戰場,應計劃在德國投降之後12個月內打敗日本;目前,利用盟國的空中優勢,進一步削弱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作戰所依賴的空軍和海軍力量,加強盟軍在華空軍力量和對華空中援助,派遣輕裝的叢林作戰部隊和如人工港這樣的新設施;對日作戰的兵力部署和行動應依照總體目標和執行戰爭的總體戰略構想;原則上,遠東太平洋戰場的部隊主要由美國負責指揮,歐洲戰場的部隊除特殊情況外由英國負責指揮,自治領國家的部隊則由相關國家協商解決。
1943—1944年的特定作戰行動:
太平洋地區:占領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包括威克島和庫賽埃島)、波納佩島、加羅林群島(特魯克島地區)、帕勞群島、關島、馬裏亞納群島;占領或使西至韋瓦克的新幾內亞東部地區失去進攻能力,包括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和俾斯麥群島,隻需使臘包爾失去進攻能力而非占領,然後沿新幾內亞北部海岸向西挺進至鳥頭半島(Vogelkop);考慮針對幌筵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