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向盟國投降,但德軍在羅馬以南建立“古斯塔夫防線”(Gustav Line)負隅頑抗,致使英美軍隊步履艱難地在意大利行進,直到1944年5月才打破這種僵局,於諾曼底登陸前的6月4日攻克了羅馬。為了對付在意大利的22個德國師,英美共用了30個師。到1944年,實際兵力是盟軍167.7萬人,德軍41.1萬人。[111]從實際效果來看,英方企圖以意大利或巴爾幹反攻歐洲大陸的戰略是不成功的。英國軍事學家利德爾·哈特指出:“對意大利攻擊戰的經過實在是非常令人感到失望。”[112]另兩名英國軍史學者格雷厄姆和比德韋爾指出:“不是亞曆山大吸引了用於抵禦西北歐盟軍的兵力,反而是凱塞林牽製了亞曆山大。”[113]
在英美盟軍陷入意大利泥淖期間,10月19日至30日,蘇、美、英三國在莫斯科舉行了外長會議,1943年11月1日在莫斯科三大國外長會議上簽訂了絕密議定書。其中指出:蘇聯政府獲悉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和美國國務卿赫爾及其軍事代表的聲明,並“表示希望這些聲明中所陳述的1944年春季進攻法國北部的計劃能夠按期執行”[114]。但是,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需要通過三國首腦會晤才能作出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