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
■導讀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是我國20世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學者。他的學識非常淵博,涉及哲學、美學、教育學、倫理學、文藝學、曆史學、文字學、敦煌學、考古學、中國哲學史等廣泛的領域。王國維博古通今,中西貫通。曆史學家陳寅恪曾這樣評價王國維:“然詳繹遺書,其學術內容及治學方法,殆可舉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二曰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三曰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凡屬於文藝批評及小說戲曲之作,如《紅樓夢評論》及《宋元戲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165]《宋元戲曲考》是一部打通古今、融匯中西的戲劇學著作。
在《宋元戲曲考》中,王國維自覺地使用了西方戲劇學的觀點和方法。首先他參照西方的重戲劇的文學體係把中國戲劇地位大大地提高了。他說:“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沒能繼焉者也。”[166]他帶著西學的眼光把曆來受到冷落的中國傳統戲劇當做顯學來研究,開創了一個重要的新領域,寫出了《宋元戲曲考》這樣的著作,彌補了中國學術的一大空白。他還使用了不少具體的方法。他說:“至由敘事體而變為代言體,由應節之舞蹈而變為自由之動作,北宋雜劇已進步至此否,今闕無考。”[167]這裏的“代言體”是中國戲劇理論史上的新術語,指的是戲劇對話,是戲劇別於其他文體的重要標準,是王國維援西入中的重要成果。還有“動作”這個詞語也是和西方的戲劇動作相聯係的新術語。當然王國維不是簡單地搬用西方的觀念,而是在中西結合中創新。他曾說:“雜劇之為物,合動作、言語、歌唱三者而成。故元劇對此三者,各有其相當之物。”這裏的“動作”和“言語”顯然來自西方戲劇學,但歌唱在古希臘戲劇之後,已經不是西方戲劇的組成部分,顯然是他根據中國戲劇的特點加上去的。王國維是既借鑒又創新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