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的潛意識真的是很奇怪,比如在秋天深了的時候聽波蘭爵士作曲家克日什托夫·克麥達(Krzysztof Komeda)的爵士樂,必須要去讀李賀的詩歌,“宋玉愁空斷”,“入鄉誠可重”。是的,爵士樂不是錯宴,不是帶不回來的穿越了時間之重幕的鄉愁。等了快4年的時間,終於收到從上海轉寄過來的8CD的克日什托夫·克麥達的電影原聲音樂套裝。來自波蘭的地下爵士的另一極的電影之光。這些來自20世紀60年代的東歐電影裏的爵士光核重新清洗了我的爵士樂的概念和經驗。記得當年因為喜歡波蘭電影《水中刀》,我把電影看過多次後還將電影配樂給拷貝到筆記本電腦裏。那黑白的影像、恍惚的爵士配樂,如同來自我的樸素前世的我所不曾經曆過的生活,為迷惘的我展開了一個新生的世界。
爵士樂可以歸於一種向前意識的投射,2004年的秋天我拿到一本上海出的爵士唱片天書,看到一張ECM公司的托馬茨·斯坦克(Tomas Stanko)的《應答祈禱》,灰綠的大海暮靄深沉,掀動著波濤,蒙太奇般的催眠。我馬上訂購了這張來自波蘭的唱片。好在ECM公司的爵士樂唱片比較好訂購,三周後我就擁有了這張深度意識流一般的蒙太奇唱片,同時知道了一個名字:克日什托夫·克麥達,波蘭爵士樂的鼻祖、電影配樂大師。黑暗、悲傷、深不可測的意識流之海,同時又是簡單平實的基調,像一名詩人拍攝的黑白照片,有著入骨的鄉愁、應答祈禱和深刻的蒙太奇般的詩性,和我當時接觸到的爵士樂性質完全不一樣。那些日子我反複聽這張ECM爵士樂唱片,同時幻想著到哪裏去找一張克日什托夫·克麥達的唱片來聽聽,1969年就早早離開人世的克日什托夫·克麥達的爵士樂唱片。
記得有一次在互聯網上無意看到一段克日什托夫·克麥達配樂的電影原聲視頻。當時感覺這部電影完全是為克日什托夫·克麥達的爵士樂而生的。黑白的即興的影像,波蘭、被爵士樂渲染得深不可測的波蘭,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國家。這還是我這個古典控所熟悉的肖邦的波蘭嗎?或者社會主義國家的鐵幕的波蘭嗎?幾乎完全是另一個波蘭,由爵士樂抵達自由國度的波蘭了。想想在1964年前後的,兼具地下和公開性的,在電影和詩歌之間展現的最不可思議的波蘭現代爵士樂運動,穿越了鐵幕的最深不可測的爵士樂白晝。如同一名中國詩人所寫下的那樣:在最黑暗的地方,黑暗本身就是一種燈。負數的光明。黑過了黑暗的光明。我這樣憧憬著、期待著由托馬茨·斯坦克的這張“應答祈禱”傳遞過來的深重得凝滯的緩慢的河流。爵士樂是什麽?什麽是爵士樂?我幾乎不能回答了,隻有期待,期待能搞到一張克日什托夫·克麥達的唱片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