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夜鶯障礙:唱片客的秘密聆聽年代

爵士樂家書

字體:16+-

爵士樂如家書,在法國新浪潮導演路易·馬勒晚期越來越晦澀的超現實電影夢境裏,是否還藏著那閃爍著“通往絞刑台的月亮”的爵士樂小號的寒光呢?作為一名資深“爵士—電影”迷,我很奇怪當年為什麽邁爾斯·戴維斯會同意為新浪潮的異數馬勒的電影寫配樂呢?或者超現實主義者馬勒在秘密地構思他的《鬼火》、《黑月亮》的時候,會“跨界”找到黑人爵士樂小號手邁爾斯·戴維斯來用一把雪亮的爵士樂小號來向希區柯克“示威”?法國人都是天生的超現實主義者和波西米亞分子,在他們的漂流檔案裏的爵士樂常常是一種中產階級審慎的“偽裝”。

1957年路易·馬勒的加了爵士樂味道的電影《通向絞刑台的月亮》是對希區柯克電影的一個反向應答。多年後在北京的二手書店裏,我們能夠找到一本《特裏弗對話希區柯克》,裏麵有希區柯克和法國的新浪潮電影天才們的恩恩怨怨。說回這張在爵士樂史上最經典的電影原聲,1957年爵士樂的黃金時代已經接近尾聲,而這張哀怨如秋雨的爵士樂唱片當真以一種暗夜妖嬈的“絞刑台分析”加強了路易·馬勒電影的詭異氣氛。這也是配樂和電影本身珠聯璧合的默契之作,但是讓人稱奇的是,一旦你把邁爾斯·戴維斯的爵士樂配樂從電影裏拆出來獨立聽,則變得更有可聽性。這是邁爾斯·戴維斯寫給電影的爵士樂家書。爵士樂的即興和恍惚的性質,是一種私密的烏托邦,當年穿著希區柯克雨衣的馬勒看著黑人邁爾斯·戴維斯對著電影裏的美麗的女主人公吹起恍惚到末路迷途的如泣如訴的小號的時候,是否會對自己在電影裏設置那麽詭異的謀殺案件來襯托人心的險惡而不安呢?所以我認為在馬勒晚期的電影裏,晦澀的超現實元素和流亡的痕跡無處不在,而邁爾斯·戴維斯在1957年的“LIFT TO THE SCAFFOLD”後離開了電影配樂“危險的絞刑台”,這是爵士樂和電影相看兩生厭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