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滯留巴黎的時候,在羈旅之情中可以算作我的賞心樂事的有兩件:一是看畫;二是訪書。在索居無聊的下午或傍晚,我總是出去,把我遲遲的時間消磨在各畫廊中和河沿上。關於前者,我想在另一篇短文中說及,這裏,我隻想來談一談訪書的情趣。
其實,說是“訪書”,還不如說在河沿上走走或在街頭巷尾的各舊書鋪進出而已。我沒有要覓什麽奇書孤本的蓄心,再說,現在已不是在兩個銅元一本的木匣裏翻出一本Patissier Francois的時候了。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為了自己的癖好,就是摩挲觀賞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滿足的,況且薄暮的賽納河又是這樣地窈窕多姿!
我寄寓的地方是Ruedel' Echaudé,走到賽納河邊的書攤,隻須沿著賽納路步行約摸三分鍾就到了。但是我不大抄這近路,這樣走的時候,賽納路上的那些畫廊總會把我的腳步牽住的,再說,我有一個從頭看到尾的癖好,我寧可兜遠路順著約可伯路,大學路一直走到巴克路,然後從巴克路走到王橋頭。
賽納河左岸的書攤,便是從那裏開始的,從那裏到加路賽爾橋,可以算是書攤的第一個地帶,雖然位置在巴黎的貴族的第七區,卻一點也找不出冠蓋的氣味來。在這一地帶的書攤,大約可以分這幾類:第一類是賣廉價的新書的,大都是各書店出清的底貨,價錢的確公道,隻是要你會還價,例如舊書鋪裏要賣到五六百法郎的勒納爾的《日記》,在那裏你隻需花二百法郎光景就可以買到,而且是嶄新的。我的加梭所譯的賽爾房德思的《模範小說》,整批的《歐羅巴雜誌叢書》,便都是從那兒買來的。這一類書在別處也有,隻是沒有這一帶集中吧。第二類是賣英文書的,這大概和附近的外交部或奧萊昂車站多少有點關係吧。可是這些英文書的買主卻並不多,所以花兩三個法郎從那些冷清清的攤子裏把一本初版本的《萬牲園裏的一個人》帶回寓所去,這種機會,也是常有的。第三類是賣地道的古版書的,十七世紀的白羊皮麵書,十八世紀飾花的皮脊書等等,都小心地盤在玻璃的書框裏,上了鎖,不能任意地翻看,其他價值較次的古書,則雜亂地在木匣中堆積著,對著這一大堆你挨我擠著的古老的東西,真不知道如何下手。這種書攤前比較熱鬧一點,買書大多數是中年人或老人。這些書攤上的書,如果書攤主是知道值錢的,你便會被他敲了去,如果他不識貨,你便占了便宜來。我曾經從那一帶的一位很精明的書攤老板手裏,花了五個法郎買到一本一七六五年初版本的Du Laurens的Imirce,至今猶有得意之色:首先因為Imirce是一部禁書;其次這價錢實在太便宜也。第四類是賣**書的,這種書攤在這一帶上隻有一兩個,而所謂**書者,實際也僅僅是表麵的,骨子裏並沒有什麽了不得,大都是現代人的東西,寫來騙騙人的。記得靠近王橋的第一家書攤就是這一類的,老板娘是一個四五十歲的虔婆,當我有一回逗留了一下的時候,她就把我當作好主顧而慫恿我買,使我留下極壞的印象,以後就敬而遠之了。其實那些地道的“珍秘”的書,如果你不願出大價錢,還是要費力氣到角角落落去尋的,我曾在一家猶太人開的破貨店裏一大堆廢書中,翻到過一本原文的Cleland的Fanny Hill,隻出了一個法郎買回來,真是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