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雪泥鴻爪:樂壇眾生相

國家大劇院的耄耋開幕

字體:16+-

國家大劇院於2007年12月22日盛大開幕,迎來了開幕演出季。演出季到4月6日結束,閉幕演出是法國作曲家拉羅(édouard Lalo)的冷門歌劇《伊斯國王》(Le roi d’Ys)。根據公布的演出季小冊子,演出季期間共舉辦40場音樂會、演出6部歌劇。音樂會中的不少亮點已經過去並激起了媒體報道和民眾參與的熱情,諸如小澤征爾與凱瑟琳·巴特爾、郎朗和瓦丁·萊賓(Vadim Repin)的新年音樂會、迪·卡納娃女爵的獨唱音樂會、倫敦愛樂樂團與庫特·馬舒爾(Kurt Masur)的音樂會。即將到來的外國知名演出團體還有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與紐約愛樂樂團,以及法國老牌指揮家米歇爾·普拉鬆指揮的拉羅歌劇。歌劇方麵的亮點則是開幕演出的瓦列裏·傑吉耶夫(Valery Gergiev)指揮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鮑羅丁《伊戈爾王》。

其實開幕演出由傑吉耶夫團隊帶頭是早就釘上鐵板的事情。原本打算邀請普羅科菲耶夫的《戰爭與和平》,但由於采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製作需要支付昂貴的版權費用隻得作罷。傑吉耶夫提議成本較低的《黑桃皇後》,被告知曲終的謀殺場景不吉利,不適合開幕演出。《葉甫根尼·奧涅金》結尾尚可,但過於資產階級情調。《鮑裏斯·戈杜諾夫》反映的倒是工農生活,但講的是反革命暴動,與和諧社會的主旨背道而馳。最後妥協的方案便是《伊戈爾王》。

如果把象征開幕演出季分量的國外指揮家按照年齡從高到低排列的話,分別是馬舒爾(1927年)、馬澤爾(1930年)、普拉鬆(1933年)、小澤征爾(1935年)和傑吉耶夫(1953年)。其中最年輕的54歲,最老的80歲,平均年齡73歲,都已經過了退休年齡。國際一線的國外獨奏和獨唱方麵的排列是:卡納娃(1944年)、卡雷拉斯(1946年)、巴特爾(1948年)、萊賓(1971年),平均年齡56歲,即將晉升“6年級”。而上述花名冊中,除了萊賓與卡納娃是首次造訪內地外,其餘藝術家和團體均來過中國,有的已是這裏的常客,諸如傑吉耶夫/馬林斯基和普拉鬆。從演出效果來看,《伊戈爾王》作為開幕演出已引起巨大爭議,而聽眾的音樂會禮儀和素養之差也得到諸如美國《時代》雜誌和《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的點名批評;倫敦愛樂並無亮點,巴特爾和卡雷拉斯顯然已過巔峰期,唱得撕心裂肺。但是作為開幕演出,藝術水準往往是其次,影響力和效應才是首位的。不過鑒於“老麵孔”和“老人”居多,風風火火的盛大開幕式過後,很難令人再對大劇院內的演出產生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