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雪泥鴻爪:樂壇眾生相

法國圖盧茲國家交響樂團上海音樂會側記

字體:16+-

演出進行到了節目單上的最後一首。

普拉鬆小跑出場,在觀眾潮湧般的掌聲中致敬,隨後一扭頭,指揮棒示意,小鼓擊出了印象中最具**力和**感的節奏。熟悉的主題在銅管中出現,按不同聲部依次行進。先是長笛和單簧管,接著是大管和小單簧管,到長號,進弦樂,然後是合奏。

拉威爾最為人熟知的《波萊羅舞曲》作於1928年,原來是芭蕾舞配樂,但其怪誕的主題發展方式和華麗的配器注定這首樂曲必將脫離舞蹈,獨立成為交響音樂中的一枝獨秀。拉威爾本人曾經就這首曲子發表過如下的闡述:“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聲與節奏始終如一,而用小鼓節奏接連不斷地給予強調。一個因素的多樣變化促成了管弦樂隊的加強。我最希望的是,這首樂曲不要受到人們的誤解。他隻是在一個非常特殊和有限的範圍內的一種實驗。”

在拉威爾這首《波萊羅舞曲》中,最突出的首先是它的節奏:這是兩小節的一個固定節奏型,後一小節隻是前一小節的變體。這就是貫穿整首長達十四分鍾樂曲的富有特點的節奏型,後來被稱為“糾纏不清的節奏(l’obsession d’unrhythm)”。然而普拉鬆棒下的圖盧茲的演繹卻絲毫不含糊。小鼓的開場清晰可聞,長笛和單簧管的主題悠揚深遠,撥弦整齊劃一。音樂立刻勾起我腦中的聯想——在一個肮髒的西班牙小酒館裏,一個風情萬種的茨岡女郎在桌上跳舞,四周的男人們立刻被她吸引,竊竊私語地貪婪地看著她迷人的舞姿。小鼓的簡單重複的節奏有一種不安分,或者說是危險的因素在其中,富有預示性,又為單一旋律的音樂注入難以抗拒的動力和衝勁。

樂曲在管樂聲部中進行。長號獨特的滑音令人浮想聯翩。圖盧茲長號的滑音似乎還不夠味,略顯幹澀。然而其後進入的弦樂部——先是第一小提琴,然後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一下子使音樂變得蔚為壯觀。小鼓由一門加為兩門,固定音型更為突出。原本蜷縮在座位裏的人們此時紛紛探出頭來,似乎聞到了一絲硝煙味,等待著不安的征兆。銅管重新主宰音樂,在這不間斷的反複中,由於配器的作用,筆法、力度和色彩都在隨時更新,煥發著萬花筒般變化萬端的奪目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