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座的天津大劇院音樂廳,台上是天津交響樂團,被當地人親切地稱呼為“天交”,又有“天驕”之意。那天是2013年3月3日下午4點,這個時間對於音樂會的開場來說有點兒“前不著村後不著店”。4點一般是拜羅伊特音樂節上長度超過4小時的歌劇的開場時間。天津的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和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即使加上中場休息,總長不過一個半小時。劇院經理告訴我,這是他們正在采取的全新模式,把音樂會放在雙休日下午比放在晚上更具商業前景。我想也是,即便是像我這樣自封的鐵杆樂迷,要在周日晚上放棄和朋友、女人的燭光聚會而獨自趕赴一場音樂會,尚且需要極大勇氣和決心。
促使我放棄周日的閑暇,從上海飛到天津的理由,隻有一個。這是湯沐海出任天津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後與這支樂團的首場音樂會。3月3日上午,我趕到北京,在國家大劇院聆聽了一場張藝指揮中央芭蕾舞團樂團演出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這是每周日上午劇院的教育普及項目,因此張藝在音樂會中有著詳細的講解和示範。這是一場教學示範性質的演出,帶有張藝慣有的極為清晰幹練的指揮風格,流淌出的是幹淨明快的音樂。因為這種指揮風格,張藝是中國現代作曲家們的最愛之一。這是一場小清新的爽口貝多芬“第五”。
聽完音樂會正好中午十二點。我拖著先前在上海大劇院打羽毛球時扭傷的腳坐高鐵趕到天津。從北京到天津的高鐵隻需33分鍾,城際聯運變得方便快捷,從北京到天津聽音樂會並當天來回也成為現實。當然,把這一想法變為現實的,並不是高鐵的速度,而是天津音樂市場的崛起。天津交響樂團與湯沐海簽約,便為最新一例。
我之前從未聽過天津交響樂團現場,隻在廈門聽過樂團前任總監王均時指揮廈門愛樂樂團的幾場音樂會。我也隻在上海愛樂樂團的零星開季和閉季音樂會上,還有浙江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的舞台上,才能找見湯沐海的身影。對於大部分上海人來說,天津盛產麻花和包子;對北京人來說,天津盛產相聲。把天津衛和交響樂,湯沐海和天津衛聯係起來,都是2013年3月3日才開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