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中國古典音樂界非常熱鬧的一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對文藝界影響之深之遠大可在去年音樂界成群的周年慶中得見一斑,這其中包括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70周年誕辰,中央芭蕾舞團建團50周年,由陳鋼與何占豪聯合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50周年誕辰,由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創建50周年,上海星期廣播音樂會恢複5周年,上海音樂廳建成80周年、命名50周年,《音樂周報》創刊30周年,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30周年,上海《音樂愛好者》創刊30周年等。
相較於《梁祝》在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劇院、人民大會堂和星海音樂廳的音樂會慶生,《黃河大合唱》的規模則堪比狂歡。大概是順延奧運會的精神,2009年9月19日由指揮家曹鵬在上海江灣體育場主持了全國十地聯動萬人同唱的奇觀。
北京聽眾則在“鳥巢”中同樣體驗到聲音的狂歡,不過這回是歌劇,或者是說對1998年“太廟版”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溫故而不知新。導演張藝謀在這版歌劇中並未對先前版本作出調整。巨大舞台背景的投影和空曠的國家體育場是這一製作最大的亮點。從“鳥巢”版《圖蘭朵》到“三槍”,張藝謀的藝術品位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懷疑。
然而大型歌劇製作並非體育場的專利,也可以發生在歌劇院內。國家大劇院在2009年推出了兩部自主知識產權歌劇,分別為雷蕾作曲、鄒靜之撰寫劇本的《西施》和郝維亞作曲、劉恒撰寫劇本的《山村女教師》,均耗資千萬人民幣以華麗舞台效果打造。以如此大的投資製作中國作曲家的歌劇在曆史上恐少有先例,也激發了本土作曲家和歌劇製作團隊的創作熱情。
2009年也是迎接新生事物的一年。全國各地紛紛在營造音樂廳,不少城市競相成立掛牌樂團。比較突出的有貴陽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和浙江省交響樂團掛牌成立,武漢愛樂樂團更名,以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開始招聘。而以武漢琴台大劇院、琴台音樂廳和西安音樂廳為代表的演出場所則訴說著中國日益擴張的演出版圖。西安音樂廳還模仿其他國內劇院和國際刊物的做法,在當地發起全球10大樂團的投票。雖然這一做法不無“山寨”之處,但音樂廳承諾的每年邀請一支“10大樂團”到訪演出若能兌現,不失為中國音樂廳建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