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歌劇舞台,盛行造景大師。這股由弗朗克·澤菲勒利和奧托·申克奠定的鋪張之風在歌劇新作大行其道的中國舞台上找到了新的歸宿。充裕的物質條件和諂媚的審美趣味,加之沒有窮盡的舞台技術和潛力無限的人力及設備保障,激發了導演們前所未有的狂野幻想。於是你能在舞台上看到一整棟土樓、798藝術區的一角、長城、十幾噸的水、雄偉的宮殿、田園風光、羅馬的教堂、維納斯堡的岩洞,一切都栩栩如生。旋轉和升降舞台的使用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炫耀資本,驚豔而大氣的換景時常博得聽眾的掌聲和叫好。多媒體投影能營造出美輪美奐的氣氛效果。總之,在舞台上發生的,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萬能舞台無疑成了強卡洛·德·莫納科實現他狂野夢想的溫床。如果人們還能容忍他執導的托斯卡對距她半個舞台之遙的警察頭子大叫大嚷道“別碰我,你這個流氓,我恨你”,並且能夠原諒他在《漂泊的荷蘭人》中讓半個男聲合唱團全部爬到搖晃的桅杆上唱歌不怕摔下來的話,那他的造景夢想在《羅恩格林》的中國首演中達到了登峰造極、挑戰人忍耐力的程度。三幕的場景均有四層樓高的巨岩被安排在舞台兩側,之間穿插著三處造景,分別用於第二幕的反派角色圖謀、驅逐與加封和第三幕的“**”。
美國樂評人司馬勤曾經在給美國音樂協會(Musical America)的評論中簡明扼要地指出莫納科執導的《漂泊的荷蘭人》是“加勒比海盜主題公園”。在《羅恩格林》中,莫納科用大量的造景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巴伐利亞重巒疊嶂的俏麗與險峻。但龐大而厚實的造景將縱深和寬度都在國內首屈一指的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台分割得支離破碎,又由於造景的敦實,導致實際可供支配的舞台調度空間小得可憐。於是,莫納科在《托斯卡》和《漂泊的荷蘭人》中差強人意的舞台調度在《羅恩格林》中成了這版製作最大的特色。靜止的造景和利用舞台機械達成的換景構成了台上九成以上的動態。雖然不至於出現像《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經常無法避免的男女主人公在舞台上傻站演唱半個小時的尷尬境地,不過這回倒黴的還是可憐的合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