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單女孩”上了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中央歌劇院的女高音馬梅覺得社會不公,挺身而出:“一個在西單地鐵通道裏唱歌的女孩怎麽就上春晚了。正規的藝術學校學生學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藝術家一輩子也上不去,但一個在西單地鐵的女孩,隻因為媒體的報道,就成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種走捷徑的做法。如果這樣大家都去西單唱歌好了,別去學校學習了。”
初聽馬梅,是在上海。2005年7月,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院的開幕演出是上海歌劇院與美國弗吉尼亞歌劇院聯手打造的《托斯卡》。雖然我與A組托斯卡演唱者法比亞娜·布萊沃(Fabiana Bravo)神侃了兩個多小時,在歌劇中領略了她粗放型的歌喉,但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B組中演唱托斯卡的馬梅。馬梅似乎是天生的托斯卡,戲中戲的女高音。在已經很少亮相的林友聲的指揮下,馬梅與遲立明(那時還叫遲黎明)的二重唱首首婉轉動人。男女主人公彼此稍顯單薄的歌聲,在高音區脆弱的顫音和失真,無不彰顯著人聲的魅力。特別是馬梅,她的舞台形象和音樂感染力已然超越了A組演員,並且在第二幕那首膾炙人口的詠歎調中展現出寇楚巴斯在《茶花女》中才有的楚楚可憐。雖然其後我在國家大劇院和世界各地聽過幾版《托斯卡》,但馬梅的演唱還是深深烙印在心裏,至今無可超越。
自2005年8月,我轉戰北京工作至今,期間也有幾次聆聽馬梅演唱。馬梅的柳兒傾城傾國,但她的繆塞塔讓人不敢恭維,但並不是馬梅的問題,而是導演或者藝術總監的武斷所致。選角問題其實是國際歌劇界的一大痛楚。將歌唱演員置於並不適合的角色中,往往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作用。在國家大劇院798版《藝術家的生涯》中,無論形體還是性格或者聲音都更適合女二號人物的花腔女高音幺紅,由於知名度的關係,成為最適合抒情女高音的女一號。而在各方麵都與咪咪吻合的抒情女高音馬梅,卻甘為繆塞塔,扮演起了她所不擅長的浪**女。這一基於名聲而不是歌聲所做的選角,是國內選角錯位比較突出和最近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