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虛靜聲希:音樂品鑒的樂趣

雨晴風細得香遲——格魯米歐演奏的小提琴奏鳴曲賞析

字體:16+-

意大利奧拉公司(Aura)出品的莫紮特小提琴奏鳴曲、貝多芬第四、第十小提琴奏鳴曲的錄音是格魯米歐與哈斯姬爾在1960年8月22日的一款現場錄音,堪比坐在音樂廳目睹與聆聽合二為一的有機熏染。盡管莫紮特的鋼琴奏鳴曲並不好彈,但莫紮特的小提琴奏鳴曲也不是隨意就可以拿捏好的。

格魯米歐素有的質樸琴風在仙逝的大師中獨樹一幟,因為琴弓在他的手上總是駕輕就熟,無論是情感的濃烈或是情感的恬淡,他的真摯與投入總能把作曲家的心境娓娓道來,而最難得的是這種表述既不誇張又不華麗,這是小提琴藝術收放自如的完美凝合,其內斂和外延都可以稱之為一種純化。以前曾經寫過他演奏的勒克小提琴奏鳴曲的聽感,至今仍難以忘懷沉醉過其中的那些向月吟晚的意境,而這一張的奏鳴曲,雖然仍非**卻錯落有致,將兩種性情釋懷成了一種溫婉的美學。

莫紮特《第二十六小提琴奏鳴曲》是其失戀後的作品,雖然莫紮特並不對失落和傷感刻意著墨,但第一樂章伊始顯然樂觀的情緒也隻有莫紮特能夠寫得出來。小提琴與鋼琴在第一主題裏有一絲攜手並肩的戀曲格調,第一主題在開始的時候仿若加上了弱音器,但那種收斂了的飄逸還是禁不住快慰地釋展出來。在短小的第一樂章裏,哈斯姬爾德琴聲始終都相當抑製,與格魯米歐的溫情構成一對個性迥異的情侶,並把這種風格一直帶入第二樂章的柔板之中。

拾音麥克明顯地側重在了格魯米歐,因而小提琴仙麗的琴音始終成為主導,這種擺放所錄成的CD可以聆聽出空間,也更能在莫紮特的這首奏鳴曲裏讓聽者釋放想象力,尤其是第二樂章三段體小提琴與鋼琴的疏密有致的一問一答,使你明顯感覺出一前一後的張弛有度。疾緩僅僅是一種手段,錄音時技術人員對於作品有創意的理解往往也會使大師的演繹錦上添花,在比較了1958年格魯米歐在菲利普(PHILIPS)的錄音版本之後,這種明顯的距離感讓我對這張CD的錄音師萌生了很多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