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持國家大劇院音樂廳2011年11月16日晚上演奏庫克續寫版的馬勒《第十交響曲》,聽了三個庫克版和一個馬捷蒂版,這是繼2009年聽水藍與新加坡交響之前那些瘋狂聽曆後的又一個壯舉。
在馬勒的這部“未完成”裏是否引用了理查·施特勞斯《莎樂美》裏的主題,這是一個曾經引起過討論但始終沒有定性的命題,阿爾瑪是否就是莎樂美?聽了歌劇的錄音之後,會發現兩個女人的兩個主題並沒有太多的相似性,而對於愛情或者婚姻純情的回歸、自《大地之歌》之後有意淡化基督教的影響從而側重人道主義等不易厘清的補全,勳伯格的婉拒與肖斯塔科維奇的拒絕都應該是基於縝密的思考。從1910年6月4日到7月中旬,馬勒在托布拉赫,他的第三個作曲小屋譜寫《第十交響曲》的時候,阿爾瑪與格羅佩斯的婚外戀正如火如荼,時間性和時效性都不能抹掉馬勒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說,如果馬勒“第十”是一部經由馬勒親手完成的完整作品,我估計也一定含有很多馬勒式“含沙射影”的樂句,而此後眾多的續寫者,無論如何也不能對於生命的大篇幅的多維解釋中省略掉忠貞的因素,勳伯格和肖斯塔科維奇深知馬勒“第十”的第一樂章不僅僅令人沉醉不已,還有很多令他們內心不安而又擔心詞不達意的苦衷。除了當事人阿爾瑪依然在世的因素,馬勒臨終之前的最後一部大作是否有某種預知,或者是否有一種對於僭越的故意寬容與刻意饒恕?在沒有準確把握的情形之下,兩位最專業作曲家的抉擇十分明智。
1959年,為籌備紀念馬勒誕辰一百周年,BBC(英國廣播公司)委托庫克將《第十交響曲》補全,並希望能在1960年將完整版播出,庫克在完成了鋼琴總譜及樂隊總譜並附上自己的解說之後,由指揮家戈德施密特(Berthold Goldschmidt)執棒進行了廣播演出,在2009年年初發售的大T公司(TESTAMENT)的三張套裝中,可以聽到庫克對於第一個版本的解說以及戈德施密特的演錄。阿爾瑪起初明令禁止續寫版演出的態度十分強硬,但就在聽到庫克版之後轉怒為喜的同時,馬勒的女兒安娜等人發現了馬勒的四十頁手稿,參照這些最具有馬勒本意的真跡,庫克又對1960年的初版予以修訂,1964年8月13日在倫敦的逍遙音樂會首演了修訂版也是第二版,而此前的博文中介紹的奧曼迪指揮費城管弦的唱片是在本唱盤披露之前第二版的第一個錄音。在庫克去世之後,戈德施密特又在該版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繼續研究和指揮的感悟於1989年完成了第三版的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