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羅普洛斯在指揮馬勒《第三交響曲》音樂會之後的第二天撒手人寰,與其經曆相似的是紐曼,1995年8月28日錄製完成的馬勒《第九交響曲》是紐曼的絕響,9月2日,紐曼從維也納升往天國。
作為一名捷克出生的指揮家,指揮捷克愛樂樂團演奏出生於現為捷克領地的馬勒作品,其本身就具有三位一體的象征性。紐曼對於馬勒作品的傾情投入始自1960年代,他與萊比錫格萬特豪斯音樂廳管弦樂團錄了第五、第六、第七和第九,1980年前後與捷克愛樂樂團錄了第一到第九交響曲的全集,1990年代準備與捷克愛樂進行第二個全集的錄音,在完成了第一到第六之後,1995年6月本來計劃錄製第七,但因為管樂首席因病住院,錄音計劃不得不延期到秋季,而紐曼則強烈要求在沒有錄音計劃的8月份先把《第九交響曲》錄完,於是,樂團及唱片公司遵從了老人的建議。
在錄音的過程中,紐曼與以往的做法大相徑庭。過去每錄完一個部分之後,他都會一個人在沒有外人打擾的指揮專用休息室,但在錄製馬勒“第九”時,他總是去樂手們的大房間與樂手們談笑風生。據錄音監製回憶說,過去紐曼在錄音時對唱片公司最終采用哪一段錄音予以剪輯編輯等並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全權委托給錄音監製,但在這一次馬勒“第九”的時候卻巨細靡遺,每錄完一段都要親自過問加以確認,對最後合成時采用哪一天哪一次的錄音也做出了詳細的指示,尤其是對最後一個樂章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他當時的舉止讓樂手和錄音師都大為吃驚,但誰也不知道這是紐曼在與他們“訣別”。
在敲定第四樂章采用哪些母帶之後,紐曼說:“不可能再有比這個更好的柔板了,我完全滿足了。”
紐曼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布拉格崇拜馬勒的火焰從來就沒有熄滅過,塔利赫開創了馬勒音樂節並與捷克愛樂在馬勒演繹史上創造了佳績,瓦爾特、E.克萊伯、策姆林斯基等人繼續如火如荼,這個傳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納粹政權時代才暫時中斷,1945年以後,庫貝利克、安塞爾又雄風再起重燃馬勒之火。說起馬勒,我以能說出以下的話語而感到自豪,馬勒的音樂不論是在德國還是舊東德都沒有得到很高的評價,指揮家和樂手們甚至沒有機會了解馬勒,但是,即使是在那樣一個困難的時期,布拉格也常常響起馬勒的聲音,宣揚馬勒,我們的國家可以說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