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虛靜聲希:音樂品鑒的樂趣

華貴的場麵固然耀眼,質樸的情感更扣人心弦

字體:16+-

由於近幾年常常與俄羅斯和獨聯體人打交道的緣故,我至少學會了幾句最簡單的俄語,所以當達吉亞娜向奧涅金明確表示“不不不”的時候,我聽到的“涅涅涅”就很親切,也明顯地意識到這一部在北京上演的歌劇從作曲、演唱、演奏到道具都是百分百的俄國原裝。坐在後排的是五六位俄羅斯大美女,那種美麗常常容易被我誤解成烏克蘭式的,台上的俄語情感交錯,幕間身後的俄語玲瓏悅耳,我和內子就是在這樣的前後夾擊之下,浸染了兩個半小時的俄羅斯文化。

導演契尼雅科夫是一位70後,看得出在這樣一部劇作裏,他顯然是傾向於道具布景方麵的創意,而我在兩幕七場的視覺效果裏看到他主要側重的是強烈的反差:鄉村與首都、凡人與貴族、洗得已經失去純白色的鄉妹的圍裙與豪華餐廳裏服務員的純白圍裙,毫無生機的素衣與貂皮短大衣和貂皮披風以及清一色的黑領結,紅色的牆麵、紅色的地毯與黑棗木的地板,褐色的普通椅子與帶有豎琴圖案的白色靠背紅格布麵的高檔餐椅,綠色露酒與香檳幹白,簡單的甜點與銀具裏的龍蝦……用這些物質的元素去對應情感的元素,我感覺很合理也很貼切。所有的故事都集中在一個餐廳裏,情感的表露和情感的報複在前五場是透過舞台左側鄉村餐廳兩扇門外射進來的肉色燈光與後兩場首都餐廳右側門外投入的白色光影來體現的,尤其是第二場的光線對比十分明顯,用以象征達吉亞娜自閉的外向和外放的內心。少女的表白以及表白的後果完全可以用其他手段來象征,但契尼雅科夫巧妙地輻射了舞台的燈光,看得出他不太喜歡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而熱衷於穿透性極強的光線直來直去。

餐廳的焦點就是一張可以容下二三十人的橢圓形碩大的餐桌,達吉亞娜的苦悶與表白都發生在這個餐桌周圍。雖然黑棗木的桌麵可以素麵朝天,但潔白的桌布卻可以遮蔽所有的情感,無論是桌布對於桌麵的全麵覆蓋還是決鬥時卷到了一半的桌布都有很多的象征性,我的審美觀就是喜歡象征性,看到了象征就容易啟動聯想,一個貌似沉重的大桌被達吉亞娜推開、前五場的桌子都在舞台深處、後兩場的桌子都在舞台外側,桌子是情感的匯聚,也是情感的釋放,與軟弱的情感相比,桌子很硬,也是一種軟硬兼施。德沃夏克在給柴科夫斯基的信中稱讚這部歌劇的“熱情是如此豐富,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出技巧的精湛”,這是德沃夏克在看到當時的舞台設計時的感觸,雖然大幕提起之前我希望我心目中的舞美能更加俄羅斯化一些(例如看到白樺樹邊的溪流),但看到昨晚的那些象征性,我很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