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形與色的魔幻——繪畫美

(一)帛畫、漆畫和畫像石中飛動的線條

字體:16+-

中國的繪畫在漢代以前,是依附於祭祀和敬神活動的器皿之上的,沒有獨立存在。這種依附性,也就造就了它的裝飾性。由於這種依附性繪畫總是在器皿的表麵上進行,這也就決定了它的平麵性。西方的繪畫曾受到雕刻的巨大影響,這使它長期努力來改變畫麵的平麵性,以便在一個平麵上造成雕刻的立體感。雕刻在中國文化和藝術世界的地位,一直是邊緣性的,它有兩種存在,一是在墓穴的陰間,一是後來的寺院、廟宇。它從未在中國皇家的宮殿和士大夫、文人的居住環境中占據過重要地位。雕刻也從未進入過文人話語,文人們談詩、談畫、談文,但從不談雕刻。畫家們也就從未曾通過雕刻汲取造型和立體構圖的元素。漢霍去病墓上的石雕,雖然氣勢恢弘,大氣磅礴,但其造型卻主要是借助於輪廓線的勾勒。這更進一步說明了中國藝術對線條的始終不渝的迷戀。

漢代所處的時間段正是古希臘晚期和羅馬帝國的時代。它是經過了長達三百年的戰亂之後的和平建設時期,過去那種分裂的地域文化開始在統一與交融中爆發出了新的活力,所以它在許多方麵,都體現出一種質樸與雄渾、張揚與深厚、力度與凝重相結合的風格。它的文化和藝術的風格,可用第一個皇帝劉邦的歌詞來概括,這就是“大風起兮雲飛揚”。

漢代的繪畫,也仍然是附屬性的,但這種附屬性中有了明顯的獨立性。漢代繪畫遺存可分為四類:帛畫、漆畫、壁畫和畫像石。雖然這些類型仍然是依附性的,但繪畫本身的形式變得比陶畫和青銅器文飾要獨立。

還有一種就是祖先和先賢的畫像。這類畫像雖史有記載,但已無遺存,所以情形到底怎樣,我們不得而知。漢代的初年是不重視繪畫和宮殿裝飾的,但在漢武帝時,卻已在黃門之署專門設有畫工,這是創立宮廷畫院的濫觴。漢武帝還曾收集圖書、書法和圖畫,以為鑒賞。這些畫工為皇家所畫的畫,主要是為教化服務的,這也是繪畫的另一種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