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外國文學史教程

第二節 但丁及其《神曲》

字體:16+-

但丁·阿裏蓋利(1265—1321)是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也是歐洲曆史發展轉折時期的文化巨人。他的創作標誌著歐洲文學從中世紀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1]這段話準確地指出了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

一 、生平與創作

但丁於1265年5月下旬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童年時母親亡故,大約18歲時父親去世。他自幼拜著名學者拉丁尼為師,不僅研究古典名著,精通古希臘羅馬文學,而且廣泛涉獵哲學、曆史、繪畫、音樂、神學、宗教和法律,在文化的各個領域獲得了極為淵博的知識。他特別崇拜羅馬詩人維吉爾,稱之為導師。但丁從少年時代起就鍾情於一個名叫貝亞特麗采的女子,據說他們一生隻見過三次麵,但所萌發的感情卻像聖徒對聖母那樣虔誠。1290年,貝亞特麗采染病去世,但丁悲痛萬分。他把心中的摯愛與哀痛結晶為詩,集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新生》(1292)。在詩歌中,作者把貝亞特麗采視作一個超脫凡塵、不食人間煙火的“聖女”,表達自己的愛情和崇拜。後來,但丁更是把這份愛升華成詩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在創作《神曲》時,貝亞特麗采再次出現在作品中,並成為信仰的象征。

《新生》開辟了但丁的創作道路,顯示出詩人的藝術才能。從創作風格來看,但丁早期的作品屬於“溫柔的清新體”詩派。《新生》共42節,用散文連綴著30首十四行詩。詩人以短詩抒情,通過散文說明短詩的來源和意義。作品采用中古文學常用的夢幻、象征、寓意的藝術手法表現理想主義的內容。詩中貝亞特麗采的形象是用“清新體”詩派的哲學精神塑造出來的。她的倩影和微笑、聲音和目光、柔情和愛戀,都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作者把她描寫為從天國下凡顯示奇跡的天使,對她的早逝所引起的悲痛抒寫得深切感人。作品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反映了人類擺脫禁欲主義束縛的願望,引起同時代讀者感情上的強烈共鳴。因而,但丁被認為是第一個追求自己靈魂的近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