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外國文學史教程

第二章 中古東方文學

字體:16+-

第一節 概述

中古東方文學指亞非地區封建社會時期的文學。亞非各國封建社會的起始時間並不統一,有的在公元前幾百年已進入封建社會,有的是公元幾百年後的事情,但為了便於理解、研究這一時期東方文學,我們把5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這1400餘年的亞非文學稱為中古東方文學。

一、中古東方社會文化概況

亞非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極不平衡,各自不同的曆史傳統和生存環境使得各國的封建社會有各自的發展路徑。但亞非各國共同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作用,使封建社會得以長期延續,並使具有千差萬別的亞非廣大地區具有一種內在的統一性。

第一,封建社會發展緩慢而不平衡。西方封建社會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開始,經過不到一千年的發展,14世紀初期開始文藝複興運動,資本主義作為新的生產關係出現並獲得發展,至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誌封建社會的終結。東方國家的中國,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進入封建社會,印度在公元前後進入封建化過程,而東亞、西亞、中亞、北非主要國家在公元2世紀至8世紀後才出現封建王朝,非洲的大部分地區此時仍處於奴隸社會。直到19世紀前後,隨著強大的西方資本主義殖民勢力入侵,東方各國才被迫從封建社會的睡眼蒙矓中“醒”過來。

東方封建社會的曆史漫長,其內在的本質原因是不利於資本主義因素成長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和東方社會極強的自我整合的超穩定社會結構與力量。此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連年戰爭征伐和軍事大帝國的建立。西方封建社會也有國王與領主、領主與領主之間的戰爭,但這些隻是局部戰爭,而且具有促進社會發展的一麵。東方中古的戰爭往往是一個落後的民族崛起,征伐各國,建立起橫跨亞、非、歐的軍事大帝國。帝國沒有共同的經濟、文化基礎,加上軍事獨裁統治,一段時期後覆滅。戰爭的創傷尚未恢複,另一個相類似的大帝國又興起。這樣各民族屢遭破壞,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此類重要的大帝國有阿拉伯帝國(631—1258)、蒙古帝國(1206—1368)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5世紀後期—17世紀)。三個大帝國把除東亞、南亞少數國家外的廣大亞非地區全部卷入。在文化建設上,隻有阿拉伯帝國對征服地的先進文明和周邊先進文化加以學習和融合,創建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突厥人對印度的統治,都對征服地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態度,其破壞作用大於促進作用。其二是封建社會後期西方資本主義殖民入侵。自葡萄牙人在公元1415年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摩洛哥的休達地區,建立起在東方的第一個殖民據點開始,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侵入東方,他們依仗“炮堅船利”,在沿海或河口一帶進行海盜式襲擊,從事掠奪性貿易,以搜刮財富為直接目的,而建立在殘暴武力基礎上的洗劫國庫、強化封建剝削是其主要手法。這樣的掠奪和侵略,雖然客觀上“喚醒”了沉睡的東方,但東方民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社會經濟退化,剛萌芽的資本主義因素被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