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外國文學史教程

第三節 卡夫卡及其《變形記》

字體:16+-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是西方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這位歐洲文壇的“怪才”,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以痛苦走進世界,以絕望擁抱愛人,以驚恐觸摸真實,以毀滅為自己加冕……他是現代世界裏唯一的“精神**者”,他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他的創作,他的創作完成了他自己。

一、生平與創作

卡夫卡生於當時屬奧匈帝國的布拉格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個半行乞的鄉下屠夫的兒子,後來積蓄了一份財產,成為小工廠的老板。父親為人自信而偏執,這一點對卡夫卡的精神影響很大,卡夫卡一生都處在對父親既恐懼又依賴的雙重心理中。卡夫卡的生平非常簡單:1901年到1906年他在布拉格大學學習德語文學和法律,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去法庭實習;隨後在工傷事故保險公司任職員,1917年患結核病,1922年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1924年病逝。

在簡單的生平背後,卻潛藏著卡夫卡複雜而獨特的精神個性。在卡夫卡身上體現得最為深刻的是他的孤獨。他被稱為是現代世界裏最孤獨的作家。他害怕孤獨,但更害怕失去孤獨。他為描寫孤獨,寧可忍受孤獨,從而失卻了愛情、友誼和家庭。他在給朋友布羅德的信中將他對於孤獨的矛盾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度的孤獨使我恐懼。實際上,孤獨是我唯一的目標,是對我的巨大的**,不是嗎?不管怎麽樣,我還是對我如此強烈渴望的東西感到恐懼。這兩種恐懼就像磨盤一樣研磨著我。”因為無法把握外部世界,卡夫卡便逃避、退卻,隱匿在自己的世界中。

卡夫卡自開始工作,一直到1922年因病退休,均在保險公司。公司裏無所事事的工作與他熱烈執著的創作形成了令人絕望的對比。他的生存就是為了寫作,而要生存首先得工作。工作帶來不幸,不幸刺激寫作,寫作耗盡了生命。但是,卡夫卡在工傷保險公司裏的15年經曆,足以使他看清社會的黑暗和人生的荒謬。他的作息時間也非同一般:每天上午8點至下午2點上班;下午3點至晚上7點30分睡覺;接著散步、吃飯,晚上11點至淩晨3點寫作。他正是在這種“顛倒黑白”的拚命中,將自己孤獨地封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