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外國文學史教程

第四節 普希金及其《葉甫蓋尼·奧涅金》

字體:16+-

亞曆山大·謝爾蓋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的天才創造者,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和最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一、生平與創作

1799年6月6日,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外曾祖父是黑人。這一血統使得普希金酷愛自由、反抗專製,身體強健、熱愛生命,同時也欲望強烈、脾氣暴躁。青少年時期受過三種教育。一是按當時社會風尚所接受的正規貴族教育,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了歐洲語言,尤其是法語。二是以伯父和父親為主給予的詩歌教育。三是以外祖母瑪麗婭·阿列克謝耶芙娜,尤其是奶母阿琳娜·羅季昂諾芙娜為主給予的民間文學和民間語言教育。多種教育給予普希金較為宏闊的視野,後來他在俄國與西方、貴族與民間等不同文化中尋找平衡,創造和諧。普希金早慧,8歲開始寫詩,一生創作30多年,留下了頗為豐富的文學遺產,其創作大約可分為5個時期。

皇村學校時期(1811—1817)。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學習,受到法國啟蒙思想和俄國哲學家恰達耶夫、貴族革命家與思想家拉季舍夫的影響。這一時期創作了100多首詩歌,主要歌頌愛情、友誼,受法國詩歌影響頗大,屬試筆階段,其中《皇村回憶》(1815)初步顯露了詩歌才華,受到老詩人傑爾查文的好評。

彼得堡時期(1817—1820)。1817年9月,普希金從皇村學校畢業,作為十等文官供職於外交部。與秘密團體的十二月黨人接近,思想趨於成熟,詩歌創作也達到了新的水平。著名作品有《自由頌》(1817)、《致恰達耶夫》(1818)、《鄉村》(1819)等反對暴政、歌頌自由、向往民主的政治抒情詩,還創作了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1820),大詩人茹科夫斯基讀後,當即把自己的一張畫像題贈普希金:“給勝利的學生——失敗的老師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