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第一把小提琴是什麽時候問世的,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從16世紀的初期意大利北部米蘭發現的壁畫中,已經能推測其誕生地就在米蘭地區的兩個小鎮——克雷蒙納或布裏西亞。或許從表麵上看,小提琴誕生在意大利是曆史的偶然,但縱觀西方文明史,小提琴誕生卻飽含著文藝複興以來文明的烙印以及藝術的精華,從小提琴的形製外觀到基本聲音的確立,無不與當時意大利轟轟烈烈的文藝複興運動的藝術思潮緊密相關。
一、小提琴誕生及發展時期的人文藝術氛圍
16世紀初的意大利掀起了一場偉大的文藝複興運動。此時的意大利的繪畫、雕塑無不展現出靜態中的精妙動態、具象與抽象的高度凝練與融合,藝術形象在優雅而不呆板的特點中,又呈現出驚人的辯證統一。意大利的小提琴製作大師們踏遍了整個歐洲,從教堂、城堡、宮殿到壁畫、雕塑等所有的藝術作品中尋求小提琴形製的靈感。他們從壁畫中天使的翅膀裏受到啟發,設計出優雅、簡潔、對稱又利於發音的小提琴外形。在聲音的設計上,小提琴製作大師們則更為明顯地展現出那個時代的藝術氣質,表現出用樂器模仿人聲的強烈願望,並在擴展小提琴音域、音量和音色等方麵取得了很大成績,以求充分表現個性自由、個體意識和人類情感。
巴洛克藝術的起源同樣在意大利,並得到空前發展。其結果是在意大利不僅迎來了藝術發展的盛世,巴洛克的藝術特質甚至為意大利現代精神注入了獨特品格。盡管在巴洛克時期,宗教勢力仍是藝術發展的推動力,但是對於人自身的關注,對於理性和情感的追求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從16世紀末開始,隨著宗教戰爭和新興社會的發展,歐洲世俗化的國家發展進程逐漸加快,繁榮的商業和貿易活動推進了公眾藝術文化的新發展,從大型劇院和歌劇的盛行就能明顯地看到這一發展方向。在17世紀的羅馬,歌劇演出可謂是陣容豪華強大。貝爾尼尼這樣的藝術大師能夠親自參與劇院建築設計、舞台和布景的設計,而在劇情上,也廣泛地反映了當時市民的生活情趣,音樂也常常采用民間曲藝中詼諧、生動、活潑的形式,貼近普通市民的生活,深受群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