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小提琴,一個神奇木頭盒子的自述
你那秀美的身形、挺拔的身姿,時而低沉、時而清脆的聲音,都在訴說著你的心事……種種情、種種人、種種事,道至沉深。
——題記
小提琴(violin),一個神奇的“木頭盒子”。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思索,區區一個木頭盒子為何會鳴響出如此天籟般的聲音?抑或是來自遠古的回響?它是神的使者?還是它受到上帝的恩賜?等你來挖掘!
小提琴,從16世紀中葉誕生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在西方的世界,有“紅色小提琴”不斷輾轉漂流、跨越三大洲的命運,貫穿三百多年的曆史;在東方的國度,意大利音樂家早在康熙時代來中國傳教時就將小提琴帶入中國;文人朱自清也在其《荷塘月色》裏提及小提琴:“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英語小提琴[violin]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現代作曲家陳鋼、何占豪先生取材民間愛情故事,譜寫了經久不衰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的作用無法取代,不管是在小型的器樂曲中,還是在大型交響曲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尤其在交響樂隊中,小提琴屬於領軍樂器,處於首席地位,而作為獨奏樂器,它更是獨領**,其美妙動聽的聲音和表現力,展現了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而這些都是由四根弦在一個“木頭盒子”上創造的。
一、小提琴的“身世”
我們所見到的現代小提琴,與特定的曆史發展密不可分,是高度發展的手工業和日趨成熟的藝術趣味的完美結晶。據曆史記載,小提琴有著很古老的曆史,在9世紀歐洲便初現端倪,在亞洲可追溯的曆史就更久遠了。拉弓的弦樂器最早發源於亞洲地區的“拉瓦納斯特隆(ravanastron)”,之後相繼傳入阿拉伯和西班牙,如琵琶狀的列巴布琴(rebab)和累貝克琴(rebca),後來又有不同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