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二、從他類詞演變為語氣詞

字體:16+-

先秦至唐五代的單音節語氣詞大都是從他類詞語法化而來,其來源又可以分為六小類。

(一)指代詞→語氣詞:者、焉、爾

這三個語氣詞都形成於先秦。語氣詞“者”源於自指代詞“者”。如:

(1)此二君者,異於子幹。(《左傳·昭公十三年》)——自指代詞

(2)故臣曰:“亡國之廷無人焉。廷無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務相益,不務厚國。”(《韓非子·有度》)——提頓語氣詞,兼有話題標記功能

自指代詞“者”常處於話題性成分“VP者”或“NP者”中,整個句法框架為“話題——說明(評述)”。“者”位於小句末,隨著指代性減弱,加上在韻律上能使句子語氣舒緩,從而演變為表停頓的語氣詞,同時兼有話題標記的功能;魏晉時還衍生出假設語氣。

語氣詞“爾”源於表複指的代詞“爾”。如:

(3)誅白公,定楚國,如反手爾,仁義功名善於後世。(《荀子·非相》)——指代詞

(4)得天下助卒,名為十萬,其實不過數萬爾。(《尉繚子·製談》)——提示義語氣詞

“爾”表提示語氣,有些學者認為“爾”相當於“耳”表限製語氣,其實限製語氣大多是句子的句式義或句中語氣副詞的語氣義,而非“爾”的語氣義。

語氣詞“焉”源於表處所的代詞“焉”。如:

(5)及莊公即位,為之請製。公曰:“製,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傳·隱公元年》)——指代詞

(6)(季隗)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提示、確認義語氣詞

指代詞“焉”指代的處所等往往在前文已經出現,比如例(5)“虢叔死焉”就是“虢叔死在那裏(製)”,加之“VP焉”結構本身帶有一定的提示意味,因而語義逐漸虛化,同時主觀提示功能得以凸顯而成為表提示、確認的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