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第二節 前人之研究:成績、不足與當前研究的課題

字體:16+-

一、《馬氏文通》之前的語氣詞研究

注重虛詞研究向來是中國語文學的傳統,自漢以降,有關虛詞研究的成果不可謂不多,作為虛詞一類的語氣詞自然也不例外。

許慎《說文解字》中有如是訓釋:“矣,語已詞也。”“隻,語已詞也。”“乎,語之餘也。”“哉,言之間也。”“兮,語所稽也。”這是什麽意思呢?段玉裁注解道:“‘已、矣’疊韻,‘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1]又“‘乎、餘’疊韻,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2]又“鍇雲:‘哉為間隔之詞’,按:如鍇說,則必句中乃言‘言之間’,豈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斷句,凡兩者之間曰‘間’,一者之竟亦曰‘間’,一之竟即兩之際也,言之間歇多用‘哉’。”[3]又“‘兮、稽’疊韻,稽部曰:‘留,止也。’語於此少駐也,此與‘哉,言之間也’相似。”[4]由此可知,許慎對語氣詞的理解大致有兩點:①語氣詞是用來煞句的,即“語已詞”;②語氣詞能傳達言者之意,即如“語之餘”“語所稽”等。許慎對語氣詞的分析反映了漢代學者對語氣詞的認識水平。惜乎許慎對語氣詞的語氣義論述過於簡單,這似乎也影響了後代學者;或者說,後代學者更多關注的是語氣詞的煞句功能。如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將語助分為三類:“至於‘夫’‘惟’‘蓋’‘故’者,發端首唱;‘之’‘而’‘於’‘以’者,劄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發端之首唱”大致對應於現代語言學意義上的句首發語詞;“劄句之舊體”對應於介詞、連詞;“送末之常科”對應於語氣詞。《馬氏文通》對劉勰的這一段話有一個解釋:“送末者,即結煞實字與句讀之謂也。故古人謂助字為語已之辭,所以別於連字為句端之辭也。”[5]又如南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焉,若送句及助詞,當音矣愆反。”(《音辭》)又“邪者,未定之詞。”(《音辭》)又“也,語已及助句之辭,文籍備有之矣。”(《書證》)漢代以來的學者多將語氣詞稱為“語已詞”,但是“語已詞”這一術語並沒有沿用下來,這一方麵反映了經學家們在注釋文句時訓釋術語的不夠科學精確,故而一定程度上帶有隨意性;另一方麵也說明了煞句並不是語氣詞的唯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