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靜態描繪到動態評價,再發展出評價兼勸慰功能,最後衍生出勸勉、命令等語氣,“好”的語法化曆程可以標示如下:靜態描繪(形容詞)→動態評價(形容詞)→評價兼勸慰(形容詞或語氣詞,可兩解)→勸勉、命令(語氣詞)。這一語法化鏈也是“好”詞義逐漸減弱、主觀性逐漸增強的過程。
《祖堂集》成書於952年、《景德傳燈錄》成書於1004年(或認為1002年),相差50餘年,兩書時代相近。“好”的四種功能在兩書中都有用例,這正是曆時演變在兩書中的共時反映。
靜態描繪如:
(21)對曰:“若是好馬,則將出去。”(《祖堂集》卷四)
(22)為縱自心貪愛。所見悉變為好境。(《景德傳燈錄》卷六)
動態評價如:
(23)師問岩頭:“還會摩?”對曰:“不會。”雲:“成持取不會好。”(《祖堂集》卷五)
(24)僧雲:“諾。”師雲:“先責一紙罪狀好。”(《景德傳燈錄》卷十二)
(25)問:“本來則不問。如何是今日事。”師曰:“師兄這問大好。”(《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四)
評價兼感歎、勸慰如:
(26)問:“時人皆雲不昧於真宗。未審古人意如何?”師雲:“惜取眉毛好。”(《祖堂集》卷十二)
(27)問雲:“還道得麽。”俱無語。仰山雲:“莫道無人會禪好。”(《景德傳燈錄》卷九)
(28)諸人幸值色身安健,不值諸難。何妨近前著些功夫。體取佛意好。(《景德傳燈錄》卷十五)
勸慰、命令等語氣如:
(29)雲:“還得全也無?”師雲:“莫囈語好!”(《祖堂集》卷十一)
(30)汝等既稱行腳。亦須著些精神好。(《景德傳燈錄》卷九)
(31)僧雲:“借事明心,附物顯理。”甘雲:“且歸溈山去好。”(《景德傳燈錄》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