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範圍及語料的選取
出土文獻包括:睡虎地秦墓竹簡、馬王堆漢墓帛書(包括甲本乙本《老子》及卷後古佚書、《戰國縱橫家書》)、銀雀山漢簡;傳世文獻包括:《荀子》《韓非子》《六韜》《呂氏春秋》《公羊傳》《穀梁傳》《黃帝內經》(《靈樞經》部分)《新語》《新書》《春秋繁露》《淮南子》《大戴禮記》《史記》(《本紀》部分)。
從殷商至西漢時間跨度非常大,達數千年,可資利用的文獻資料非常豐富,構成一個極其龐大的語料庫。語氣詞在這一時段內部經曆了一個產生、發展、逐漸規範的過程,因而如何在共時平麵上展示這一時期各語氣詞的使用特點及語氣詞係統整體特征,語料的選取是其關鍵。我們選取這16種文獻資料基於如下幾方麵考慮:① 語氣詞從春秋末期開始出現,經曆了戰國初中期的發展,到戰國末西漢初,上古漢語中主要的語氣詞都已發展成熟、定型,因而我們將考察的範圍定在這一時段。② 上述語料包括史書、諸子作品、兵書、醫書、法律等各方麵,都是戰國末至西漢初較有代表性的語料,其中以《荀子》和睡虎地秦墓竹簡的一些資料最早,以《史記》最晚。③ 以上語料的時間間隔在200年以內,相對於上古漢語數千年的曆史,將其中較穩定的一個時段放在一個共時平麵上考察具有完全可行性;上古漢語語氣詞大多都經曆了一個衍生、發展、繁盛的過程,如果不區分時間層次,對它們的使用頻率和在係統中地位的分析就可能失於準確。④ 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內經》和《史記》我們都隻選取了部分語料,主要是因為字數太多,不容易處理,另外因為選取的這些部分大致可以代表其整體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