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一、“夫”

字體:16+-

《說文》:“夫,丈夫也。”從字形也可知“夫”字最初是一個名詞。句末語氣詞“夫”主要表嗟歎語氣,顯得舒緩、低沉,在感歎中帶有一絲詠歎。前人對“夫”的語氣義概括得很精確,如元人盧以緯說道:“‘夫’字在句末者為句絕之餘聲,亦意婉而聲衍。”[3]清人袁仁林說道:“‘夫’字用為語已辭者,意有所見而拖其氣以盤旋之,有無限虛空唱歎意。”[4]如:

(1)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左傳·襄公三年》)

(2)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莊子·天道》)

有時為了增加語氣而將謂語提前,這時“夫”字也跟著前移[5]。如:

(3)仁夫公子重耳。(《禮記·檀弓下》)

(4)為計若此,豈不可痛也哉!悲夫,本細末大,弛必至心。(賈誼《新書·大都》)

除了在句末表嗟歎,“夫”還可以在句中表停頓、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如:

(5)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論語·陽貨》)

(6)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荀子·勸學》)

除了語氣詞,“夫”還可以作人稱代詞、指示代詞以及發語詞等。如:

(7)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左傳·昭公十六年》)——人稱代詞

(8)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指示代詞

(9)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論語·陽貨》)——發語詞

(10)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發語詞

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發語詞三者處於同一語法化鏈中,即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發語詞。在這一語法化鏈中,“夫”指代性逐漸減弱,同時引入話題新信息、提請別人注意的語用功能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