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第四節 其他語氣詞的來源及發展

字體:16+-

第二、三節分別討論了“者”“焉”“爾”“已”“雲”以及“也者”“焉爾”“而已”“耳”“雲爾”等。其他語氣詞如“哉”“矣”“乎”“也”“與(歟)”“兮”“邪(耶)”“夫”等它們的來源及形成過程又如何呢?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還不能對它們的來源、形成以及發展演變作一個很準確的曆時描繪。它們在上古文獻中的用法大多單一,即隻作為語氣詞使用。有些雖然還有其他功能(如“乎”“與”等還可以作介詞、連詞),但是這些功能與語氣詞之間似乎沒有明顯的有機聯係。

漢語史上的語氣詞大致有兩種來源[1]:① 他類詞或結構演變而來;② 記音字(或稱假借字)。那麽這些不知道來源的語氣詞是否都是記音字呢?現在還不得而知。我們推測很可能存在這一情況:在時人的口語中,語氣詞一直在使用,隻是限於生產力及書寫工具的極不發達,文字滯後於語言,因而沒有很好地記錄下來。因為很難確信,同一種語言,在使用了數萬或數十萬年都沒有語氣詞,而後在短短的幾百上千年卻突然冒出大量的語氣詞來[2]。

下麵簡單討論一下幾個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