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四、小 結

字體:16+-

前麵我們討論了“者”“焉”“爾”從指代詞演變為語氣詞的過程及動因,它們具有相同的語法化鏈:從指代到語氣。而這一演變主要是受句式和語言的主觀性的影響。“者”常位於前一小句末,隨著指代義的弱化,漸趨於表停頓語氣和作話題標記,即含有提請對方注意後麵說明評述性言語的語用功能。而“焉”常位於後一小句末作指代詞,具有提示功能,隨著指代義的弱化,“提示”這一語用功能更加凸顯。“爾”作為指代詞,主要複指前麵已經出現過的話語,因而本身就帶有提示(提醒)意味,隨著指代義的弱化,主觀提示功能得以凸顯。不過“者”是提請言語的受眾是注意後麵的言語;“焉”提請的是言語受眾注意其前麵所說語句;“爾”提示的是一種狀態、情況,即告訴受眾是這樣一種情況,而非其他。

主觀性對語言發展的影響主要通過語用作用於言語,而語法正是語言在使用中產生、形成的規則。特拉格特認為所有的語法化都伴隨著主觀化,通過對語氣詞“者”“焉”“爾”的形成的分析,可以看到主觀性對漢語語氣詞發展演變的影響。“者”“焉”“爾”從句法範疇進入語用範疇,正是語言主觀化的結果。

不過“者”“焉”“爾”語法化的過程也有自己的個性。一般的語法化過程總是實詞或虛詞的詞義在虛化,伴隨詞義虛化的是這些詞句法功能的加強。但是“焉”“者”“爾”的語法化過程卻有不同處,即隨著“者”“焉”指代義的虛化,它們的句法功能也在減弱,這似乎有點不符合一般的語法化原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伴隨“者”“焉”“爾”詞義虛化的同時,它們的語用功能卻在增強,這是語言的主觀性造成的。語氣詞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一個語法成分從句法範疇進入語用範疇的過程,這也是漢語及漢藏語係其他一些語言語法演變的一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