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認為西周以前沒有語氣詞,語氣詞是在春秋以後才逐漸產生、發展的,即所謂“春秋發生說”[4]。這一觀點很長時間裏為語言學界所接受。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陸續有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並認為在甲骨卜辭裏“抑”和“執”已經是語氣詞了,這樣,就引起了一些討論。如果“抑”和“執”真是語氣詞,那麽語氣詞產生的時間恐怕就得大大提前了,因而對“抑”和“執”是否為語氣詞的討論實際上已經逸出了這兩個詞本身的範圍。我們這裏將各家觀點擺出來,因為現在對這個問題分歧很大,還沒有最後定論。
首先是李學勤認為殷墟卜辭裏的“擬”和“執”是語氣詞[5],舉例如:
(1)戊午卜曰,今日啟擬?允啟。(《乙編》100)[6]
(2)弗克以擬?其克以執?三月。[《拾掇》二,468(《南北》坊五,37)]
(3)癸酉卜貞,方其?今二月擬?不執?(《乙編》135)
他說:“‘擬’是語末助詞,從一些卜辭的貞辭和驗辭的關係也可得到證明……如果把‘擬’讀為實字,甚或想到俘獲一類意義,句子就不可通了……隻要把‘擬’、‘執’讀為語末助詞,就言通字順。”同時,李先生還認為一些“不”字也是語末助詞,舉例如:
(4)戊戌卜,其歲父戊,用牛於官不?(《乙編》5321)
(5)貞,竹力,告不?(《殷墟文字綴合》465)
殷墟卜辭裏的“不”,如例(4)和例(5),現在一般看作是否定副詞,而不是助詞[7]。
後來裘錫圭用了很多例證來支持李的說法,同時對字形重新作了考釋,認為不是“擬”,而是“抑”。裘先生說:“如果不把上引諸例的‘抑’和‘執’理解為句末疑問語氣詞,辭義絕大多數根本講不通,看作句末疑問語氣詞就文從字順了,可見李說是不可移易的。”[8]後來裘錫圭的學生沈培、張玉金也相繼讚同裘錫圭的觀點。楊逢彬更是對“抑”和“執”的用例進行了統計,指出在殷墟卜辭中語氣詞“抑”字的出現次數為100以上、“執”次數為30以上[9]。